夜间
欧巴小说网 >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 1.小调律和老木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距离虎年的钟声还有最后两天,整个新南庄热闹极了。


卖菜的、卖春联的、卖炮仗的,吆喝声连成一片,街头巷尾,往来人流不断,有大人、有小孩,要是没吃早饭,路边啥吃的都有,找地方坐就行了,味美价廉。


不时一声鸣笛从人群后面响起,不用回头看,准保是辆小汽车跟在人群屁股后头缓缓开来。


不知道又是哪一家的孩子回来过年了。


这就是新南庄的清晨,岁尾年末,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地上却是比寻常多了几分人气儿。


庄子,是老一代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以前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的小楼房,现在楼房里长大的二矿子弟都管这儿叫新南小区,街道办管这儿叫新南社区。


新南社区大,站在二矿前面的土坡子上往来看,密密麻麻一片,差不多得有五六十栋楼,不过楼层都不高,只有干部楼才有五层,其余的只有四层。


只不过现在也没人管那个五层楼叫干部楼了,经过十几年的风吹日晒,现在的红色墙皮也早已没有往日那般艳丽,还被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其中最多的就是出租广告,李安那天陪老母亲出来买菜的时候还专门留意了一下,房租是真便宜,四百来块一个月。


老母亲说,干部楼的房子现在要么空着,要么就租出去了。


李安问以前住在干部楼里的那些住户现在都哪去了,老母亲笑他傻了,还说他这趟回来怎么没以前那股子机灵劲了。


对此李安深表无奈,他机不机灵,他还不知道吗?


他问这个问题的初衷也只是想听听这里的故事,打从那天走进南新社区那一刻,他就对这里的每一处景象都充满了好奇。


被他称之为不足以被记忆填补的好奇。


结果好奇心没被满足,还遭到了老母亲的“无情嘲笑”。


不过也没关系,见老母亲笑的开心,他也挺开心,得说与这对老人的相见场面没他之前想的那么复杂。


那一声爸妈,叫起来其实也没什么心理障碍,再说,不叫爸妈他还能叫什么呢。


至于他到底是不是真没以前那个机灵劲儿了,或许还真是,或许也只是老母亲随口一说,无所谓了。


“妈,吃饱了。”


沿着干部楼前的小路再往北走四栋,就到了27栋,打头单元的二楼左户,便是李安现在的出生地。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就从敞开的阳台窗户传了出来。


——


最近这几天,可以说是李安这大半年来过得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别的不说,不用在为工作费心劳神,困了就睡,饿了就吃,三餐到点只需张口即可。


可以说过上了他一度梦寐以求的那种不劳而获的生活。


家小点无所谓,卫生间洗澡的水细点无所谓,睡觉的床矮点也无所谓,但是钢琴的音不准,那就非常有所谓了。


他就搞不懂了,这琴的音怎么能跑的如此离谱。


四根琴弦能跑出八根不准的感觉。


在他的记忆里,隐约还残留着原主去年过年回来给小侄女弹儿歌的情景,这他就得问了,这琴弹小星星,小星星它还能亮吗?


虽说这又是一年过去了,但以他的经验,就这琴的状态,最少有三年没调过了。


他还真猜对了,这琴就原主毕业回来调过一次。


怎么办,他还想着回家这段时间练练琴呢。


于是他第一时间就想到给他艺考时的钢琴老师打电话,齐老师一听他回来了,两人在电话里还聊了一会儿,约着过段时间一起吃个饭,临末了李安让齐老师给他推荐一个调琴的师傅。


第二天师傅就来了,可掀开琴盖一检查,师傅为难了,说这琴可不好调,一来是台二手老琴,二来这琴弦多年未调,怕是动起来得有不少要换,他没带这么多零件来。


要是回去在拿一趟零件,来回折腾一圈他就要错过中午回兰市的车。


师傅头天晚上已经停工了,准备第二天中午坐车回老家过年,只是齐老师忽然给他打了电话,让他明早早跑一趟,于是他后面接了李安的电话就来了。


可这台琴的问题可比他来路上想的要复杂。


师傅问李安能不能等他初八左右回来再调。


初八的时候李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在这,即便他还没走,但也等不到那会儿了。


说来李安也得怪自己,和师傅打电话的时候,他应该把情况说的再明白一点就好了。


于是李安让师傅帮他把钢琴里面的灰尘彻底清理一下,对方来都来了,还是齐老师介绍的,总不能让人大过年的白跑一趟。


师傅清理完灰尘不要钱,李安说不行,硬给师傅塞了一百块,不过最后他也向师傅提了个小请求,能不能借对方的工具用一用。


要是别的调律师他这么开口不是有毛病么,可谁让齐老师电话里说了,这位是纯纯的自己人。


师傅傻眼了:你会啊?


李安腼腆笑了笑:...会


出于对钢琴构造的好奇,李安之前上大学的时候跟着学调律的室友学过两年。


你说他能调吗,别人的琴他可不敢。


可他自己的琴,还是台濒临淘汰的琴,还有什么不敢的。


眼下就要过年了,禹城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他还能再去哪找调律师。


再者他也想试试,能行的话,回头回蓉城他就自己动手把书房里那台琴调调,这一趟搬家颠簸,那台琴的琴弦已经走音了。


师傅听完李安的请求有些犹豫,倒不是舍不得借工具,他在禹城的调律业务,现在有一大半都是齐老师介绍的,而这位可是齐老师重点叮嘱的客户,别说借了,就是送给李安都没问题,


关键问题他是怕留下工具李安自己调不好,到时候他再来调,那更麻烦。


可最后他还是便把工具留下了。


接着李安送师傅下楼,告诉对方他用完之后,到时候就把工具送到齐老师那儿,师傅忙摆手,说送给李安了。


这一送到好,李安回到家二话没说就开始调琴,一直从上午干到了天黑。


别说,调到后半段,他觉得他的路又走宽了,他发现了自己的调琴天赋。


怎么说,他边调边听啊,眼见一个个键位的音准都回到标准音高。


可就在这时,“崩”的一声


他手中的扳手拧过了头。


一根琴弦,猝于昨晚。


所以他这一大早出门就是去买琴弦。


顺带着看看他的齐老师。


“妈,我走了。”


“走吧,放那就行了。”


卧室传来安妈的声音。


“没事,你快继续躺着吧。”


李安拿着用完的碗筷,起身从客厅来拐到厨房水池,将碗筷冲洗干净,顺便洗了个手,接着起身回到他的小卧室拿起大衣,夺门而去。


李安离开家大约一分钟后,安妈才放下按摩器,来到客厅准备收拾饭桌。


见桌子早已擦的干干净净。


心笑儿子这趟回来真是长大了。


不但爱干净了,而且也不睡懒觉了。


往年回来,哪天不是睡到中午头才爬起来。


这回来四天了吧,每天天没亮就和他们一起起床。


好啊。


安妈嘴里念叨着,抬头便是又瞅见了墙上那四排红红黄黄的奖状。


笑的更开心了。


贴奖状的墙面被老季用一层塑料膜保护着,塑料膜已经有些陈旧了,可里面的奖状保存完好,上面的字迹清晰。


‘恭喜李安小朋友获得禹城第二届小明星才艺比赛第一名’


她一看到这张奖状就能想起李安当时坐在舞台上弹琴的那个小样儿,有板有眼的,可爱极了。


遗憾的是只留下了几张照相片,没能留下录像。


她还记得就是这次比结束,一个评委老师主动找到了他们,对他们说,你儿子天赋非常好,以后带着他去少年宫找我学吧。


这一学就到了今天了,安妈的目光又落到了电视柜旁边的那枚皮边的长方形盒子,里面装着李安这次带回来的一个奖杯。


奖杯不奖杯的其实对她来说不重要,她只希望儿子以后的工作能轻松点,别像之前,每天都要忙到很晚。


每次听到电话里儿子疲惫的声音,她就想着要是他和老李能在儿子身边陪着就好了。


豁牙子那天和他们说李安以后能挣大钱,还能把他们接过去,她没觉得大城市有啥好的。


活在那样的地方,得多累。


客厅转了一圈,安妈回到卧室,坐到床边拿起按摩仪重新带在了脖子上。


一阵细密的电击感让她的颈椎感到说不出的放松。


按摩仪是李安这次回家带回来的,说是送给她的新年礼物。


还新年礼物,说法怪时髦的。


享受着儿子的心意,安妈安逸的躺在了枕头上。


没一会儿的功夫,便合眼睡去。


直到一阵嗡嗡隆隆的电钻声将她吵醒,客厅里,老李已经忙活起来了。


墙上的表已经走到十点半了。


安妈起身下床,卧室门一推开,迎面一股木屑味道钻鼻。


贴着四排奖状的墙面一边,老李正在空白的墙面上订木架子。


“你爷俩真行,一个昨天还没折腾完,一个今天又接着折腾。”


安妈拿起饭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你弄它干啥。”


老李在墙上打完最后一个眼,一手扶着架子一手放下电钻,回过头擦了擦汗,接着松开下巴,衔在嘴里的膨胀螺丝利落的掉在手上,吐了下嘴皮,“还看着!”


“咋呼啥。”


安妈没好气的翻了下眼,凑过来帮忙扶墙,“一大早出去就整了这么几块破木头回来。”


老李撇嘴,“你懂啥,这可都是好木头,去年搭井架剩下来的实心木头。”


安妈:“你又去矿上了?”


老李讪笑:“这不去取东西,顺便转了转。”


安妈:“顺便转了转,你就是闲的,给你假期让你休息,你老去显摆啥啊。”


老李顿时又不乐意了,停下手里的活看向媳妇扬声讲理道:“那怎么能叫显摆呢?逢年过节那都是事故高发期,现在这群小年轻干活一个个都不遵守操作手册,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我现在负责的就是安全监督,那我不得常去转转。”


安妈摇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当了多大的官呢,安全监督,我也没看多给你多开多少工资。”


老李就知道有这话等着他,“那好赖一个月多三百块呢。”


“再说厂子现在就这么个情况,说不定哪天就彻底停产了。”


说着老李不由的叹了口气。


随着改革发展,二矿也早已落寞,不再是当年那个周围都羡慕的好单位了,四口井停了三口,现在就剩下一口还掉着。


部门连年缩减,如今连安全员都只能找有经验的老员工来兼职。


“这不还没停产呢嘛。”


安妈也跟着叹了口气,“行了,赶紧干吧,干完活我去做饭。”


她关心的不是钱,是老李的身体和腿。


要说爱岗敬业,整个新南庄一千多户矿职工家属谁不知道李学峰的名字。


可以说老李这大半辈子的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焦土上。


可身体呢。


就像她每次给李安打电话时,叮嘱对方按时吃饭、多喝水、别老熬夜,身体是自己的啊。


夫妻二人合力,没一会,一付木制书架就钉好了。


钉好之后,老李用力向前按了按架面,按不动,结实。


“看着咋样。”


安妈后退两步,看着工工整整的书架笑说,“等矿停了,你继续打木匠去吧。”


“木匠咋了?”


老李嘿嘿一笑,“我可是正儿八经的木工出身,你也别说,等退休了我还真想再找点事情做。”


安妈忍不住笑骂说:“活该就是个劳碌命。”


“中午想吃什,儿子不回来了。”


昨晚李安说了,今天中午去市里买琴弦,顺便拜见一下齐老师。


老李:“把冰箱里这两天剩的菜都拿出来,热热吃掉,不留了,再烙两馍馍。”


安妈去做午饭,老李接着干了起来。


书架是打好了,每层的尺寸他都经过精心测量。


接下来他要在上面打个方形小座。


捡起几块碎木料,老李拿起锤子和钉子在中间那层不板上敲打了起来。


没几分钟,一个空心方槽就被他做出来了。


“呋——”


探头用力将方槽中间的木屑吹干净,他转身拿来电视桌上的红皮盒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从中取出了一个亮晶晶的长条奖杯。


然后轻轻的将奖杯的底部插在了书架的方槽中,严丝合缝。


漂亮。


老李退后几步,觉得看不清奖杯上的刻字,又向前走了点。


‘第十八届新海杯全国钢琴大赛青年公开组特别奖’


看着这行字,他黝黑的五官快拧成了一团,布满皱纹的眼角透着一种别样的光泽。


我娃儿行啊。


真行。


他唯一的遗憾就是错过了这次的舞台,现在他的手机能录像了。


-


乘车来到市区,几经辗转,不算顺利买完琴弦的李调律,此刻正站在一所装修气派的培训中心大门前。


他没想到从前那个窝在家里给他们上课的齐老师,如今把事业做到这么大。


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