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大唐皇长孙 > 第133章 加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致富,先修路?”


李承宗这个新颖的说法,让李渊等人都眼前一亮。


虽然世家大族对于经商挣钱,都是藏着掖着。


儒家更是把商业贬的一文不值。


但是到了他们这个位置,自然知道致富对于大唐朝廷,对于大唐百姓来说,其实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毕竟,    朝廷不管是落实什么政策,基本上都是需要花费钱财的。


“没错,要致富,先修路!


商品的流通,对于大唐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很多人觉得商人低买高卖,不事生产却是挣着大钱,觉得这是不正常的,    应该严厉打击的。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


举个例子,    一个农户家有好几棵桃树,到了桃子熟了的时候,他们自己根本就吃不了那么多的桃子。


这个时候,要么就是把桃子送给领居们吃,要么就看着它,任由它变坏。


但是领居们很多也是种了各种果树的。


如果有商人去收购这些桃子,哪怕是价格比较便宜。


对于农户来说,也算是多了一个收入。


而商人低价收购了这些桃子之后,运输到州县里面售卖,从中挣一笔钱。


这样一来,州县里头没有办法种植果树的百姓,也能吃到桃子。


商人能够挣钱,农户也能挣钱。


这样的事情,损害了谁的利益吗?”


李承宗这么一说,众人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是啊。


这样的一个买卖,损害了谁的利益吗?


农户?


商人?


还是购买桃子的百姓?


亦或是朝廷受到了什么损失?


都没有啊!


农户挣钱了。


商人挣钱了。


百姓兴高采烈的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没有挣钱,    但是也开心了。


至于朝廷,农户、百姓、商家都得了好处,这不就是相当于朝廷得了好处吗?


治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这不就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世子,你只说了这种比较理想的场景。


实际上那些商人可没有那么好心。


就比如江南的一些养蚕的农户,他们就是靠着养蚕为生。


但是商人来收购蚕茧的时候,往往却是不断的打压蚕茧的价格,导致百姓辛辛苦苦的折腾了一年,却是连个温饱都很难满足。


而这些蚕茧被加工成丝绸之后,价格暴涨,商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种原本属于农户的利益,全部都被商人拿走了。


如果朝廷不打压这样的行为,岂不是放任商人欺负农夫,岂不是助纣为虐?”


萧瑀这个反驳,让李渊和郑善果听了频频点头。


好像也有道理啊。


“萧公,你说的这个情况,恰恰是商业不够发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试想一下,大唐的丝绸畅销全国,畅销全世界,每年的丝绸都供不应求,甚至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这个时候,愿意去投资丝绸作坊的商人,    肯定是会增加的。


想要去农户手中收购蚕茧的商人,肯定也会增加。


原本一个农户手中的蚕茧,只有一个商人去收购,价格基本上就是这个商人说了算。


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肯定是会损害农户的利益的。


但是如果有好几个商人抢着收购农户手中的蚕茧,您觉得这些商人还会随意的压低价格吗?”


要跟萧瑀讨论商业上的事情,李承宗自然是一点也不会发憷。


经历了后世互联网的洗礼,有着超前的眼光,哪怕是自己的能力本身不如萧瑀这些人中之杰,也不用担心会说不过他们。


“哼!世子你说的这个太过理想化了。


每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每个商人背后都是有当地世家大族的影子。


哪怕是丝绸真的很畅销,也不见得会出现好几个商人同时去抢购农户的蚕茧的情况。


顶多就是在收购蚕茧的时候,价格稍微的提一提而已。”


萧瑀本身就是江南豪族出身,对于江南地区养蚕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


他这话,说的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那些大的商家背后,都是有妖怪的。


要不然人家怎么可能成为大商家呢?


“这其实就是回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了,世家大族的影响太大,朝廷的政令到了州县一级之后,影响力大大下降,至于到了乡镇一级,那就完全没有用处了。”


李承宗这话一出口,大家都吓了一大跳。


这话是能够随便说的吗?


在场的有一算一,其实都是世家子弟啊。


皇长孙这是对世家大族有意见?


这个事情一点传开来了,影响可就大了。


“大郎,你说了这么多,想要说什么,直接跟朕说,不要再绕圈子了。”


李渊一句话,直接打断了刚刚的话题。


“阿翁,民部的赋税收入虽然不断的在增加,但是还是太少了,远远不够朝廷使用。


如今朝廷每年都在各处用兵,民部几乎没有太多的钱财可以用到改善民生,兴修水利上面。


这对于大唐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够的。


所以孙儿觉得朝廷需要想办法提高赋税收入才行。”


四百万贯的数字,不说跟宋朝明朝巅峰的时候相比,就是跟盛唐时期相比,也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这说明大唐的赋税收入,还有非常巨大的提升空间。


李承宗显然是不想按部就班的去发展。


“世子,历朝历代,增加赋税都容易引起天下大乱。


如今我大唐才建国六年,天下都尚未平定。


一些投降我大唐的官员,心思也不完全是在我大唐身上。


这个时候如果朝廷要给百姓加赋的话,那是会出大事的。”


郑善果听了李承宗的话之后,脸色大变,立马就出言劝说。


虽然对于民部来说,加税是好事。


但是他不想背锅啊。


“世子,朝廷的赋税多了,自然是好事。但是对百姓加赋,肯定是下下策啊。”


裴寂也在一旁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历朝历代,只有昏君和奸臣当道的时候,朝廷才会向百姓增加赋税。


世子,你这是说陛下是昏君,还是说朝中大臣都是奸臣呢?”


相比郑善果和裴寂的话,萧瑀说的就很不中听了。


不过,李渊却是没有打断他们的意见,而是皱着眉头看着李承宗。


如果今天听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他心中必定是非常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