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大唐皇长孙 > 第226章 不务正业李承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德九年。


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这是一个好年。


李承宗已经掌权一年,朝中上下已经基本上习惯了新的天子。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李承宗并没有大规模的更替官员,这就让各项政事的处理,都比较顺畅。


“陛下,这个月长安城的商税跟去年相比有三成上涨,    并且这个上涨趋势似乎还在加强。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不用几年时间商税的数量就能跟农税相互持平了。”


马周拿着一本账本,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宣政殿。


作为民部尚书,他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不管是工部还是兵部,都在找民部要钱。


但是今年朝廷免除了天下赋税,民部哪来的那么多钱财?


也就是前几年开始征收商税了,    要不然他的压力会更大。


“渭水新城那边还有大量的空地,民部跟工部可以好好的沟通一下,    看看还有哪些作坊可以修建。


如今朝廷在提升商人的地位,    愿意经商的人比以前高了。


但是也要让大家充分的感受到经商的好处,让那些商家能够挣到钱。”


李承宗对于发展大唐的工商业的支持,绝对是不予余力的。


将来长久的解决草原问题及四周胡人的问题,肯定也是需要依赖于工商业的发展才能做到的。


否则的话,一时把胡人打败了,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不用十年,人家又重新发展壮大了。


到时候就进入到了一个又一个轮回之中。


就像是东突厥,历史上李靖把东突厥给灭掉了。


但是几十年之后,突厥又重新成为了大唐的危害。


草原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彻底解决的。


甚至朝中文武官员,压根就没有信心彻底的解决草原问题的信心。


“陛下这段时间让渭水新城那边制作出了大笨钟,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上百家大小不一的作坊进入到这个领域之中。


这些商家,多多少少也都通过售卖大笨钟挣了一些钱,现在对于进入到新领域也是越来越积极。


如果还有更多类似的东西推一把,那么这个趋势就算是彻底的起来了。”


马周可是最早跟着李承宗的一批人。


对于李承宗的神奇表现,    他是见识了不知道多少次。


现在,    他自然也是期待李承宗能够继续抛出一些新的玩意。


“很多东西要推出来,    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金属加工能力。


要不然的话,    是制作不出满意的零件的。


就像是大笨钟一样,朕最初的想法可不是用木头来制作齿轮这些零件。


但是现在却是只能慢慢过度到特殊钢。”


“特殊钢?”


马周敏锐的感受到这个词语似乎有着很一样的含义。


“没错,就是特殊钢!同样是精钢,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


有些弹性比较好,适合制作弹簧和发条。


有些比较耐磨,适合制作成轴承之类的零件。


有些耐腐蚀性能好,使用用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


有些……”


要让下面的人干活,自然要给他们指明一些方向。


虽然马周是民部尚书,不过之前他一直负责渭水新城的事情,所以李承宗愿意跟他好好的聊一聊。


“陛下,微臣觉得有必要在渭水书院专门成立一个材料系,负责研究各种材料的生产和加工。


与此同时,也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设备系,负责研究制作各种各样的设备。


从羊毛作坊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来,使用了不同的设备的作坊,生产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马周算是很懂李承宗的人。


简单的交流之后,他就开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这个时候的大唐来说,各地都在筹办书院。


而渭水书院是大家观望的标杆。


只要在渭水书院设立了这些新的学科,很多书院立马就会跟风。


这可以有力的引导更多的学员和匠人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可以,    朕过几天去一趟渭水新城那边,跟他们好好的探讨一下车床的制作。


与此同时,让王宝钢尽快的把朕之前提出来的那几种特殊钢材研究出来。


我们要让各个作坊尽快的把生产效率提升起来。”


李承宗可是很清楚机床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工业母机,如果没有机床,那么很多设备都是没有办法生产出来的。


因为螺栓螺母这些零件,如果没有车床,单靠人工的话,是非常难加工的。


像是齿轮这些零件,手工加工的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至于轴承和各种机加工零件,更是需要相关的辅助设备才能更好的生产出来。


“有陛下亲自指导,渭水新城那边的匠人们,又要迎来一波发展热潮了。


到时候要不要请渭水书院的一些教谕也跟着一起去旁听一下?”


“行吧,你看着安排!”


……


“裴相,陛下又不务正业,好几天没有上朝了。您看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去渭水新城看看?”


陈叔达当初是向着李世民的。


虽然李承宗继位之后没有把他拿下,但是他却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要好好表现,不能出差错。


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官位不保。


所以这段时间,他虽然不敢干涉六部的相关决定,但是也是在尽可能的刷存在感。


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那就是做一个谏臣。


李承宗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就站出来劝谏。


到时候李承宗为了保持自己明君的形象,肯定不会因为陈叔达的劝谏而罢免他的官位。


这么一来,隔三差五的劝谏一下,他的官位反倒是稳了。


要是李承宗知道他的这个想法,估计还会给他点个赞。


毕竟历史上魏征就是走的这条路。


“你别看陛下年轻,但是非常有主见。他决定的事情,哪里是我们能够随意劝说的呢?陈兄,要去就你自己去,我就不去了。”


裴寂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心思掺和朝中事情了。


他的情况跟陈叔达他们又有所不同。


快则今年,晚则明年,李承宗肯定是会把让褚遂良或者王珪等人把他替换下来的。


“只是我去说的话,陛下不一定会听啊。裴兄,其实你要是跟我一起去劝说,甚至拉上封兄和萧兄,成功的可能性会高很多。


并且哪怕是不成功,陛下也不会那我们怎么样。”


陈叔达想要拉上几个宰相一起当谏臣。


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子。


等到摸清楚了李承宗的脉络之后,他再独自走自己的路。


“先等几天,看看情况之后再说吧。”


裴寂想了想,还是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