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谍影:命令与征服 > 第1307章,先发个朋友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金陵。总统府。


气死风灯发出惨白惨白的光。


在黑暗中显得格外的诡异。还有点阴森恐怖的气氛。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光线,带着某种“冥”义。但是谁也不敢出声。甚至不敢表露。


因为,这是委座的亲自指示。


要将总统府的电灯全部关掉,换上气死风灯。


是因为节能吗?


还是为了防止日寇空袭?


没有人知道。


就好像没有几个人知道委座到底在哪里。


自从日寇开始空袭金陵以后,委座的行踪,就是最高机密。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


很多时候,复兴社特务处的戴老板都不知道委座在哪里。


除了侍从室林主任,其他人都是不定时不定点的被告知。


而林主任,一直住宿在总统府。寸步不离。


还没到后半夜,林主任的精神还算好。但是沉默寡言。一脸凝重。


最近战况不利。委座的脾气也是非常暴躁。喜怒无常。


作为侍从室主任,日子也是难过得很。动辄就被训斥。


委座当面骂人。


在电话里骂人。


在电报里骂人。


好像除了夫人,其他人都被他骂过了。


尤其是淞沪前线的几个指挥官,更是被骂的不行。娘希匹什么的都出来了。


委座还要亲自去淞沪战场,亲自指挥。但是被劝阻。


前线报告说不安全。不能去。


但是委座还是要坚持亲自去。觉得自己亲自指挥,或许可以力挽狂澜。


其他人都是废柴。哪里有他英明神武?


他可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那些指挥官怎么可能有校长聪明?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电话响。


林主任拿起电话。默默听完。


“就这样吧!”


然后又将电话挂掉。


放下话筒。闭目养神。揉太阳穴。


前线战况不利,委座有点病急乱投医。各种想法天马行空。


一会儿想这样做。


一会儿想那样做。


他这个侍从室主任,真是心力交瘁。


有时候明知道是委座一时心血来潮,随便嘟囔两句。当不得真。


可是,万一什么时候,委座回头又想起了。问起来。那就完蛋。


所以,明知道是镜花水月,也得安排下去。


比如说找秋山重葵谈判。


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可能回头就忘记了。


但是,林主任不得不派刘真真和杨丽初去苏州,找到张庸,安排此事。


万一回头委座又重视这件事了呢?


唉……


还不敢声张。


因为担心委座回头不认账。


那啥,明朝末年,崇祯,派人秘密与建虏和谈。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事情曝光了,崇祯又不认账了。将陈新甲推出去做替罪羊。


林主任可不想像陈新甲那样,含冤而死。


脚步声传来。


“报告!”


“进来!”


“主任,这是前线发来的捷报。”


“捷报?”


林主任无动于衷。


前线一直都有捷报传来。说什么的都有。


各种天花乱坠、花言巧语。


但是,他林主任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问题来。


所谓的捷报,都是吹牛。


战报会骗人。但是战线不会骗人。


现在的情况是,国军连续丧师失地,局势越来越糟糕。


也就是张庸负责镇守的罗店,还能给人一点安全感。其他地方,感觉都是岌岌可危。


最危险的是中部战场。


大场镇失守,日寇长驱直入。导致国军非常被动。


统帅部勒令朱绍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大场镇。但是直到现在,国军还没有拿下。


委座对朱绍良已经非常不满,估计要撤他的职……


“是右翼兵团发来的。”


“什么内容?”


“电报说,张庸张专员指挥145师、184师,消灭……”


“等等!”


林主任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庸?


他怎么跑到右翼兵团去了?


他不是在罗店吗?


这个家伙。


除了那个张庸,没有第二个张庸。


能够指挥师级部队的,就一个张庸。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假冒的。


“是张少龙专员吗?”


“是的。”


“他在右翼兵团?”


“电报是这么说的。他指挥145师、184师,消灭了日寇一个旅团。打死旅团长村上昭太郎。”


“哦?还有这样的事?”


林主任绷紧的脸色终于是和缓了。


这是真正的捷报。不是假的。因为张庸去了。


被打死的日寇旅团长,也是有名有姓。一查便知。无法作假。


其他人的捷报,都是打死日寇若干。数字很大。但是没有细节。因为描述细节会穿帮。


俘虏两个日寇大佐……


打死一个日寇少将……


很好!


有出息!


可惜,就是权力太小……


毕竟是太年轻。没什么资历。很难正式提拔。


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督察专员的头衔,在前线尽可能的干预战斗。


名正言顺的军职,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反对的人太多。


何应钦反对。陈诚反对。注定张庸不可能有正式军职。


现在,就连国府空军那边,因为外国教官的一致意见,也导致张庸靠边站了。


洋大人的意见很重要。毕竟需要他们援助。


唉……


归根到底,还是太年轻。


但凡有个三十岁,恐怕就没有人能够阻挡了。


二十岁,乳臭未干,又没有完善的学历,也没留过洋,确实是无法操作……


“另外……”


“什么?”


“张专员还发了一份明码电报。”


“明码?”


“是的。”


“给我看看。”


“是。”


参谋送上电报。


林主任接过来。看完。点点头。


没错了。就是张庸。


除了他,没有别人。


少年性格。跳脱。有点颠。还有点狂。


不对。是非常狂。


这是指名道姓的挑战松井石根啊!


好。非常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锐气!不服就干!


之前这个小家伙就是这样做的,明码电报发了一堆。到处挑衅。但是也没有人能拿他怎么样。


很想看看松井石根收到电报以后的反应。不知道会不会暴跳如雷。


当然,可能松井石根根本不会看到电报。


他的手下可能根本不敢告诉他这件事。否则,铁定会挨耳光。


话说,日本人真是太喜欢打人耳光了。


上级动不动就扇耳光。


做下属的憋屈得不行。还得立正。弯腰。感谢上司打得好。


心理扭曲的日本人。变态的小鬼子。


心思忽然一动。


既然张庸要挑衅松井石根,那就帮帮忙好了。


闹大。


让全世界都知道。


“命令总台,将这个明码电报转发。”


“转发哪里?”


“所有常用的频道,全部转发一遍。”


“是。”


参谋答应着去了。


林主任忽然笑了笑。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活力。


统帅部的电台,功率是非常大的。它发出去的电波信号,可以轻松传到华盛顿。


华盛顿在什么地方?美丽国东海岸。和金陵距离超过12000公里。


这个距离,基本上是将地球上每个角落都覆盖了。


换言之,就是总台转发的明码电报,全世界都能收到。全世界都会知道张庸这个名字。


当然,也会知道松井石根和村上昭太郎两个名字。


后续会怎么样,拭目以待。


至于向委座汇报就不用了。


委座不在总统府。


但是没关系。估计已经有人向委座报告了。他肯定已经知道了。


接下来,拭目以待。


松井石根会如何回应呢?


……


法租界。


某个平凡小房子里面。


一个女报务员在专心致志的接收电报。


旁边,坐着一个神情严肃的男子。等报务员抄录完毕,立刻将电报拿过来。


“是明码电报?”


“是的。”


“这个张庸,又开始发明码了。”


男子若有所思。


估计,这就是张庸的特殊爱好吧。


或者说,是张庸的年少轻狂。根本不怕明码电报带来的后果。


他这个明码电报发出来,松井石根不得要他的命啊!这是明摆着挑衅松井石根,挑衅大日本帝国啊!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张庸杀的日寇还少吗?


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所以……


到底是日寇无能,还是张庸太厉害呢?


……


法国领事馆……


“报告。收到明码电报。”


……


德国领事馆……


“先生,收到明码电报。”


……


美丽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


……


某个大报社。


商业电台也收到了明码电报。


报告主编。


主编看完,神色一动。


“快!”


“立刻安排头条!”


“将这份电报刊登出来!用第一版全部!”


“对!全版!一整版!”


……


东京。


日寇大本营。


“八嘎!”


“这个该死的张庸!”


“命令松井石根,一定要杀了他!”


“八嘎!”


“一定要杀了这个张庸!”


……


美丽国。华盛顿。


“夫人,有张庸的消息了。”


“哦?给我看看。”


……


租界外面。黄埔江上。


停靠着世界列强的很多军舰。都装备有大功率电台。


“张庸?”


“松井石根?”


明码电报立刻被抄送。然后转发。


这是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电报内容来看,似乎华夏人还没战败。


华夏人里面,似乎诞生了一个少年将军?


……


“阿嚏!”


“阿嚏!”


张庸又开始打喷嚏。


要命……


真的要割鼻子了。


或者什么时候悄悄的要去找个老中医看看。


顺便治一下短小无力……


呸!


呸!


想到哪里去了?


自己还年轻!去看那个,羞死人!


“专员!”


“专员!”


饶国华来了。


也是满脸的兴奋。


这场战斗,也有川军的份。


和滇军不同,川军非常需要胜利来证明自己。


“饶师长。”


“专员,我有个情况向您报告。”


“说。”


“我们抓住了五个日寇。活的。”


“日寇?活的?”


“对。日寇。活的。专员,你说怎么处理?”


“我去看看。”


张庸有些疑惑。没发现红点啊!


方圆五公里范围内,没有红点。


怎么川军还抓了活的?


“请跟我来。”


“好。”


张庸跟着饶国华出发。


走了几百米,就看到了俘虏。


确实是俘虏。穿的也是日寇的军装。武器也是。


然而,地图没有显示红点。


换言之,就是眼前这几个俘虏,并不是日寇。


“看……”


“我问问。”


张庸弯腰,看着几个俘虏。


外表的确和日寇没什么区别。但是眼神不对。


没有日寇那么狂热。也没有那么顽固。如果是日寇,根本就不可能投降的。


“你们是新罗半岛来的?”张庸用方言问道。


“是。”一个俘虏回答。


张庸:……


果然。是棒子。


不是纯粹的日寇。是棒子。


日寇这个独立混成旅团,不知道是在哪里编成的。


队伍里面居然有棒子。可能数量还不少。但是其他人都被全部打死了。张庸也没想过要抓俘虏。


滇军那些彪悍的家伙,也没想过要抓俘虏。旅团长都被打死了。何况是其他人?


如果不是川军抓了几个俘虏,张庸也不知道这回事。


“他们不是日寇。是棒子。”


张庸简单的说明。


饶国华顿时大失所望。就要提枪。


既然不是日寇。那就全部突突了。


不是日寇,不配做俘虏。抓了也没什么用。回去还得管饭。


张庸装作没看到。其实是默许。


都处理了吧。


吃饭要钱的。


“哒哒哒……”


“哒哒哒……”


枪响。


五个俘虏全部丧命。


不是日寇。一样是侵略者。都必须付出代价。


如果他张庸一日大权在手,绝对不会给日寇机会。在战场上,一个俘虏都不要。全部干掉。


除非是真的幡然悔悟,愿意用自己的全部余生来赎罪。


否则,统统送去地狱忏悔。


看看手表。


才凌晨。后半夜刚刚到来。


好像还有时间可以大干一场。但是暂时没有目标了。


附近没有红点……


咦?


等等!


忽然,有红点进入地图边缘。


是从东面来的。零星几个。鬼鬼祟祟的。好像是日寇的斥候尖兵?


“有敌人!”


“东面!”


当即发出警报。


所有人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命令层层下达。


向东面围上去。


张庸也是静悄悄的向东面靠近。


进入地图的红点越来越多。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最后编成两千多人。


判断是日寇两个满编大队。或者三个残缺大队。


日寇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管辖多少人来着?不清楚。但是六七千人应该是有的。


换言之,就是之前消灭了三千人,剩下的,可能还有两千多。


加上之前的战斗损耗,总兵力可能就是七千。


应该是这样。大差不差。


日寇大部队的移动很小心,四周很多尖兵。


显然,它们是担心自己被埋伏。


但是,它们还是被埋伏了。被两个师团团包围起来。


或者,严格来说,是被迂回包抄了。


张庸根据地图的指引,命令145师从北面包抄,184师从南面包抄。


他张庸带着突击队,直接杠上日寇正面。


“哒哒哒……”


“嘭嘭嘭……”


战斗随后展开。


各种火力爆发。


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日寇,立刻收缩兵力,猬集一团。


这是它们的惯常伎俩。发现情况危险,立刻固守待援。等着其他的日寇前来增援。或者呼叫海空火力。


张庸看看手表。还好。才凌晨两点。有的是时间。


在黑暗中,日寇的飞机是不可能出动的。日寇的战舰也无法提供支援。


所以,淞沪战场的黑夜,就是他张庸的主场。


站在后面默默观看。


就两千多日寇。被两个师团团围住。


结果是完全没悬念的。


全歼,只是时间问题。


忽然感慨……


唉,如果罗店那边,也有这么轻松就好了。


这边毕竟不是主战场啊!日寇可能放任不管的。它们只需要占领罗店,就可以彻底取胜。


然后另外一支日寇从金山卫登陆,南北对进,封锁淞沪战场。国军除了撤退,别无他法。


又烦躁了。


想到杭州湾登陆。


完全没有办法啊。


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


咦?


不对。自己手里有三个师。


如果日寇放弃黄浦江以南,那自己也可以转移兵力啊!


将兵力转移到金山卫附近。等着日寇上岸。然后迎头痛击。千万不要死守滩头。否则,会被舰炮炸成渣渣。


心思活跃。


蠢蠢欲动。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要消灭了牵制住自己的敌人,就能将自己双手解放出来。


很浅显的道理。


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战场很难立刻领悟到。


所以……


继续打!


狠狠打!


将日寇彻底消灭!


腾出手来!


但是!


等等!


先发个朋友圈……


不对,是先发个明码电报。


“来人!”


“到!”


“发明码电报。内容:松井石根,我又围住了你们两千多人,马上就要消灭,你快点来找我吧!哈哈!”


“专员,需要署名吗?”


“不用。所有人都知道是我。”


“是。”


参谋答应着去了。


然后一字不差的发出去。


然后,金陵总统府,总台收到,转发。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只要是有电台的组织或者个人,都能收到。


“八嘎!”


“张庸,我和你没完!”


黑暗中传来一声怒吼。仿佛要将地球都震碎。


就连黄浦江上面的各国军舰,都是抖了三抖。


“阿嚏!”


“阿嚏!”


张庸又开始打喷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