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二十三章 飞机上的偶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卢卡斯见到拉尔斯的同时。


一直在着入口处的拉尔斯也发现了自己的好友,连忙朝他挥了挥手:


「嘿,卢卡斯,这儿!」


不过考虑到行程较为紧迫。


卢卡斯只能先朝对方指了指手臂上的手表,表示自己听到了对方的招呼,但需要等等。


接着快步来到餐台取了几个面包、黄油、蓝莓酱以及一杯脱脂奶,方才匆匆来到了拉尔斯身边坐下:


「拉尔斯,你怎么在这里?」


拉尔斯闻言耸了耸肩,把身边行李箱的拉杆卡哒一声拉起又压下,解释道:


「很明显,当然是和你们一起去华夏了,顺道做个伴嘛。」


卢卡斯这才想起来,自己的这位好友好歹也是BEBC气泡室的总监理来着。


虽然和诺奖差距甚远,但对标到教育系统内,混个顶尖大学的教授还是很轻松的。


从职级上看。


他确实拥有前往蓉城的资格。


随后卢卡斯啃了两口面包,忽然想到了什么,嘴角扬起了一丝揶揄的笑意:


「拉尔斯,如果我没记错,昨天某人似乎说过一句话,好像是......」


「如果CJPL能够在三年内拿出接近你们的成果,到时候某人就当场把卡文迪许实验室那尊麦克斯韦铜像上的斧头给吃掉......」


「.......」


拉尔斯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僵硬,不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梗着脖子道:


「是,我是说过这句话,但现在就说我要被打脸还为时过早了吧?」


「且不说那个成果是不是CJPL发现的,即便是,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冷暗物质,一切等到时候再说吧。」


卢卡斯挑了挑眉毛,没有说话。


中科院既然把地点选择在了蓉城,那么无论成果是否真实,做出相关报告的显然只可能是CJPL。


也就是锦屏深地实验室。


虽然理智告诉他,华夏人搞出真成果的概率不大。


但如果真的发现了暗物质.....


那么无论是对于科研还是好友出糗,都无疑是个巨大的推助力。


所以这样想想.....


华夏人如果确实发现了暗物质,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过了二十分钟。


吃完早饭的卢卡斯用纸巾抹了把嘴角。


带着拉尔斯和两位同事离开了酒店。


有拉尔斯这个地头蛇一起出发,卢卡斯等人倒是少了用优步叫车的麻烦,可以直接享受的福利。


出了酒店后。


拉尔斯便引导他们直接上了一辆已经等候在此的商务车。


过了半个多小时。


商务车稳妥的将他们送到了日内瓦机场。


接着便是例行的安检、值机、候机。


最终在上午临近七点之际,一行人顺利登上了这架汉莎航空的小型客机。


又过了一个小时出头。


在塔台白色旗帜的迎接中,飞机顺利抵达戴高乐机场。


卢卡斯等人再次进行了枯燥但还算顺利的转机流程。….


接着在等候了几个小时后,终于登上了一架直飞蓉城的航班。


比起汉莎航空的小型机,这种跨国航班的机体无疑要宽阔并且舒适许多。


由于订票的时间比较匆忙。


卢卡斯和两位同事没被安排在临近的位置上,而是分开入座,卢卡斯身边的是个未知乘客身份的单人位。


好在卢


卡斯也不是那种特别在乎这种事儿的人,毕竟跨国航班嘛,本身票就难买。


入座后。


他先是找乘务员要了条毛毯披在身上,接着戴上自带的眼罩休息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卢卡斯的耳边传来了一阵响动声,看上去是自己的那位‘邻居,到了。


卢卡斯见状犹豫片刻,还是掀开了眼罩,准备和这位临时的邻居打声招呼。


毕竟接下来的这趟行程要飞足足九个多小时,与邻座闲聊显然是个消磨时间的好方式。


卢卡斯邻座的乘客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脸部线条柔和,银发梳的异常整齐,鼻梁上架着副金丝眼镜,浑身上下透着很浓的书卷气。


至少给卢卡斯的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同时与卢卡斯相彷的年龄,看起来像是能够聊一些共同话题的人。


于是卢卡斯调整了一个相对礼貌的坐姿,主动开口道:


「中午好,这位先生,你也是去蓉城吗?」


小老头此时刚坐到位置上,见此情形呆了半秒不到,便主动伸出了手:


「没错,去蓉城有些事,我叫莫顿,瑞典人。」


卢卡斯和他轻轻一握:


「卢卡斯·奎利亚尔,海对面人。」


「奎利亚尔?」


小老头低声重复了一遍卢卡斯的姓,轻轻咦了一声,若有所思的看了卢卡斯一眼:


「这个姓可不太常见,还叫卢卡斯....莫非....你是费米加速器实验室的那位卢卡斯?」


卢卡斯顿时一怔,显然对于一个陌生人能够叫出自己的名字有些意外:


「莫顿先生,您听说过我?」


得到了卢卡斯肯定的回答,名叫莫顿的小老头不由啊哈了一声,笑着说道:


「当然了,毕竟费米实验室的名气可是不小——至少在科学界内如此。」


「正式介绍一下,莫顿·L·格罗比,前任冷泉港生物信息课题组的组长。」


「莫顿·L·格罗比?」


卢卡斯脑海飞速转动,心中隐隐冒出了一个大致人物的轮廓。


莫顿.L.格罗比。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知名生物学家,瑞典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海对面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靠着移植组细胞的相关研究获得过拉斯克奖,目前最有机会获得下一届诺贝尔生物学奖的顶尖生物大老之一。


虽然莫顿.L.格罗比和卢卡斯的专业方向毫无交集,但这种大老之间多少都是有所耳闻的——毕竟都在海对面的顶尖机构工作。


接着不等卢卡斯有所反应,莫顿便又问道:….


「卢卡斯先生,这次您去蓉城,应该也是因为中科院的那场发布会吧?」


一个简简单单的‘也,字,透露出了不少信息。


同时也让这次看似巧合的偶遇,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卢卡斯点点头,承认道:


「没错,正是准备去参加那场发布会,看来莫顿先生,咱们到蓉城后也会顺路一段时间了。」


随后他顿了顿,有些犹豫的问道:


「莫顿先生,您的方向不是生物信息和基因重组吗?为什么.......」


卢卡斯后半截话支支吾吾的没说完,但莫顿.L.格罗比却理解了他的意思:


「为什么会被邀请去参加一次物理学发布会是吧?」


卢卡斯嗯了一声。


莫顿.L.格罗比笑了笑,眼中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因为这次


参加发布会的主要成员里头,有个老家伙欠了我几斤二荆条,同时我还是另外一人.......」


「第一篇论文的审稿人呢。」


「第一篇论文的审稿人?」


听到莫顿.L.格罗比这番话,


卢卡斯的眼中顿时流露出了一丝错愕。


此时距离科院的那则通报发布,前后已经过去了快20个小时,舆论基本上发酵到了。


随着热度的升高,一些没那么机密的内容也被挖掘了出来。


例如这次成果会大概会有千人级的规模,算是近些年规格最高的一次科研发布会。


又例如在数天前,华夏就有一批老院士集体抵达了蓉城——王老那种级别的国宝动向虽然高度保密,但其他一些老院士的行程想要打听还是能打听的出来的,毕竟科院本身也没把他们的动态掩藏起来。


又又比如这次实验成果虽然出自锦屏深地实验室,但中科大在其中的功劳却不可忽略等等......


另外诸如潘院士、赵政国、季向东等人的名字,也时不时的被人提及。


但是......


即便是最年轻的潘院士,和莫顿.L.格罗比的年纪也相差不大。


同时如果卢卡斯没记错的话。


莫顿.L.格罗比截止到去年年初为止,都一直供职于冷泉港,大概在三四月的时候才因为身体问题回到欧洲修养。


而按照冷泉港的执行条例。


机构内P5...也就是项目组组长以上的成员,在职期间是不能担任期刊审稿人的。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换源,安装最新版。】


也就是说莫顿.L.格罗比所提到的审稿,应该是去年三四月月份之后的事情。


加上‘第一篇论文,这个描述,莫顿.L.格罗比所指的对象......


或许顶多三十岁?


可这个年龄的小年轻,能够让莫顿.L.格罗比如此赏识,并且称之为‘主要成员,?


这显然就很耐人寻味了。


看着一脸讶异的卢卡斯,莫顿.L.格罗比想了想,问道:


「卢卡斯先生,海对面有位叫做卢潇的知名华夏籍MR技术专家,你听过他的名字吗?」….


「卢潇?」


卢卡斯生涩的念了一遍这个中文,思索片刻,很快点了点头:


「当然听过,就是那个一直没入美籍的华夏人对吧,听说他前一段时间回华夏本土去了。」


随后莫顿.L.格罗比抬头看了他一眼,又问道:


「卢卡斯先生,那你知道卢潇博士回国的原因吗?」


卢卡斯微微一怔,虽然不明白莫顿.L.格罗比把话题扯到卢潇身上是什么原因,但还是答道:


「有所耳闻,据说是阿斯利康和几家药企针对华夏的某家企业搞了一次舆论战,结果会议录像被黑客发了出来。」


「为了平息舆论压力,阿斯利康和受害公司达成了某个协议,其中便有让卢潇回国的条款.....」


卢卡斯知道卢潇事件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二者都姓卢,而是因为卢潇的毕业院校和卢卡斯恰好有关。


他所供职的费米实验室官方上属于能源部,但运作机构则是芝加哥大学和URA。


卢潇呢。


则算是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知名校友之一。


虽然他没有进入教育系统,但名头依旧很响亮。


同时这些年随着MR技术的重要性提升,不少企业都想将卢潇收入囊中,所以卢潇这个名字的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据卢卡斯所知。


他所供职的费米实验室就曾经对卢潇伸出过橄榄枝,但却被对方给拒绝了。


因此卢潇这事儿卢卡斯倒也有所耳闻,毕竟在海对面工作近二十年却又没入美籍的顶尖华人还是不多的。


眼见卢卡斯听说过卢潇的事儿,莫顿.L.格罗比解释起来就方便多了:


「卢卡斯先生,你可能不知道,那家企业所卖的第五代吡虫啉论文,便是在我这儿过的稿。」


「而论文的第一作者,正是那家华夏企业的创始人,名叫徐云,今年才25岁还是26岁呢。」


卢卡斯微微一怔:


「......熏鱼?」


莫顿.L.格罗比的华夏语说的一般,在经过卢卡斯这个华夏语更一般的老外大脑后,发音便成了这么个古怪的词儿。


不过莫顿.L.格罗比对此并不在意,而是笑着拍了拍卢卡斯的肩膀:


「yes,熏鱼,相信我,那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棒小伙儿。」


「所以卢卡斯先生,我这次对中科院的发布会还是很期待的,有空我还可以带你吃顿火锅,啊哈!」


随后两个小老头又聊了几句。


发现对方都是钓鱼老后,话题便换成了各自买...咳咳,钓过什么样的鱼。


不过作为当事人的徐云,却并不知道这次发生在飞机上的交谈,更不知道这两个小老头的意外会面,会在今后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


此时他正站在双流国际机场的出站口外,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诸多国内外物理学大老。


当然了。


比起几天之前的那次接机,这次接机团的规格要大上许多,人手也多了不少。….


至少徐云和陆朝阳不用像之前那样,专门等在机场举着牌子接人了。


今天接机团的领队一共有两人。


分别是侯星远这个科院一把手,以及川省一位主管科研产业的入常***。


陪同接机的还有潘院士、赵政国、以及另外几位相对比较年轻的院士。


至于田良伟、王老、周绍平等几位八十岁以上的院士则没有到场。


其中田良伟是方向与物理交集不大,王老等人则是身体问题。


徐云和陆朝阳被安排在了人群最末端,看起来像是两个摇着鲜花的小学生。


「陆教授。」


徐云朝周围扫了几眼,发现没人在意他们,便低声对陆朝阳道:


「话说这应该是国内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次物理会议了吧?」


陆朝阳思索片刻,果断点了点头:


「毫无疑问。」


说起华夏近代物理史。


许多人脑海中可能冒出的都是落后之类的概念。


但实际上。


在近几十年里,华夏物理学界也有过高光时刻,曾经多次发布过国际级的成果。


其中最着名的一次国际性成果发布,无疑当属大亚湾中微子振荡矩阵角的测量报告。


这个结果精确测量了物理学基本参数——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


通过对比多个实验厅的中微子流强和能谱,对振荡幅度的测量精度达到2.8%。


这是目前三个中微子混合角中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属于真正对基础物理学的贡献。


不过遗憾的是。


这次成果发布会的举行现场不在国内,而是在首尔召开的第30届国际中微子与天体物理大会上。


至于国内举行的最大成果发布会嘛......



属是水木薛其坤院士在2013年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也是首个华夏人自己提出理论,然后做出相应的成果的项目。


这是一个接近诺奖级别的成果,因为之前的整数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已经获奖了。


在多年之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上会诞生一个华夏人的诺奖也说不定。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之一,就是之前介绍过离奇身亡在海对面的张首成,何其可惜。


当时水木的那场报告会来了40多个海外的物理学者,其中包括了两个诺奖得主,四位欧洲物理奖得主,以及一位狄拉克奖——也就是国际理论物理学领域最高奖得主。


单论含金量。


那场报告会无疑是华夏建国至今最高光的时期。


但那场报告会在此次科院组织的发布会面前,就有些小马拉大车了。


这一次的发布会别说华夏范畴。


即便是在全人类的物理学史上,都足以位列前几。


可以这样说。


二战结束到现在。


除了引力波的发布会外。


其余的什么黑洞照片啦、希格斯粒子发布啦等等等等,全都比不上这一次发布会的规格。


这一次是真正的.......


神仙云集。


.......


新手钓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