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一百七十章:太子:我来给青雀添一把火!

第一百七十章:太子:我来给青雀添一把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兄!”


太子别苑中,齐王李佑看见李承乾,不由得起身行了一礼。


“参见太子殿下。”


昝君谟、梁猛彪连忙叩首,神情忐忑不安。


“来人,把他们先带下去。”


“孤和齐王要单独聊一聊。”


摆了摆手,李承乾吩咐了声。


“是。”


一旁的侍从径直将昝君谟、梁猛彪二人领出了别苑。


在场只剩下李佑、李承乾相视而坐,这还是贞观十五年之后,兄弟二人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同样声名鹊起,不同的是李佑造反,李承乾灭了薛延陀。


“感觉如何?”


看着李佑,李承乾促狭一笑:“你可是我们这些兄弟里面,第一个翻桌子的。”


“咳咳。”


李佑脸上满是羞愧表情,苦涩道:“大兄就别挖苦我了。”


“如若真是我一手主导,这做也就做了。”


“可这从始至终,我都是一个被人操纵的傀儡。”


“嫡亲舅父算计,就连枕边人都是旁人的棋子,通风报信。”


“天下人看本王,无非是在看一个笑话。”


“还不错。”


微微颌首,李承乾赞赏道。


“啊?”


听到这话的李佑抬起头,脸上满是茫然,什么还不错?造反造的还不错?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不自知。”


“孤本以为你还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没想到你现在都捋清楚了。”


“既然明白,那以后做事就别这么莽撞了,别让阴妃娘娘为你操碎了心。”


“你可知你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阴妃娘娘几乎是求遍了人,最后没办法寻到你嫂子那里。”


“你活在这世上,第一个要做的便是对得起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深深地看了李佑一眼,李承乾沉声道。


“母妃,她.”


李佑神色动容,想起阴妃,愈发自惭形秽。


“阴妃娘娘也不容易。”


“如今,阴弘智伏法,她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


“你也是时候该长大了,毕竟是大唐亲王,皇帝之子。”


“大兄,我.”


李佑欲言又止。


“怎么?害怕了?”


挑了挑眉,李承乾戏谑道:“担心什么,他还没有下诏贬斥你,更没有夺取你的齐王爵位。”


“你以为他不知道这一切的缘由,权万纪、韦文振,还有阴弘智、青雀。”


“那为什么?”


李佑瞪大了眼睛,满是不解的问道。


“你想问他为什么不给你平反?”


“他明明知道不是你的错。”


“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皇帝是不会错的。”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李承乾意味深长的说道。


“呼!!!”


深吸了一口气,李佑只觉胸膛内点燃了一把火,皇帝没有错,是啊,皇帝没有错,错的是他。


若非李世民让权万纪、韦文振去监视他,何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他是皇帝的儿子,连这一点信任都没有,反而是臣子的禀报被皇帝直接采信,何其可笑。


就这样,生了好一会儿闷气,李佑才冷静下来,大口大口的饮着茶水。


“行了?”


撇了撇嘴,李承乾出言道:“那就听我说。”


“嗯。”


李佑端正了身体,侧耳倾听。


“这一次造反对你来说,帮助不小,治理一个地方,官员、将领、军队、百姓、士族,犬牙交错。”


“有了这些经验,下一次你再做相同的事情,就会如鱼得水。”


‘???’


李佑瞪大了眼睛,还有下一次?


“其实,造反跟开疆拓土是一个道理。”


“你在别人家领土上闹事,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这些。”


“无非是民以食为天,再然后是利益的分配,从上到下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体系。”


“杀一批,拉拢一批,大棒加红枣,这就是御下之道。”


“你手下就剩两个莽夫,让他们带兵打仗,当个先锋还行,让他们筹谋划策,治理一方,那就是笑话。”


“我已经给你物色了两个人,东胡都督贺兰楚石的弟弟、安西都护郭孝恪的弟弟,做你的长史、典军。”


“之前让你入股的四海商行3股,去岁分润到你手上大约是240万贯,再加上你自己那些,总计480万贯。”


“这些钱财足够你训练出一只精锐军队,招揽匠人、士子、农夫,拉个几十万人不成问题。”


李承乾如数家珍般讲述道。


“不是。”


此时,李佑已经听得头皮发麻,感情太子还真想让他再造一次反呐。


“瞧瞧你那熊样,你就不能动动脑筋。”


“一天到晚就知道对付老头子,我是那样的人吗?”


瞥了他一眼,李承乾无语道:“这段时间待在这里,让你看的东西,你都忘了?”


“啊???”


李佑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道:“世界地图?”


“那不然呢。”


李承乾继续道:“这个天下很大,大唐不可能一直去开拓,开拓到海角天涯。”


“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周王朝一样,分封宗室于外,代代开拓,通过建立我们李姓的藩国,在大唐的支持下彻底吃下这个世界,让唐人之名响彻四海八荒。”


“老三,你,还有老九,孤的长子,皇族第三代、第四代的佼佼者。”


“你们必然是要以身作则,成为第一批外封的藩王。”


“要不然,你以为孤让人把你接到这里做什么?只是治治你的臭脾气?”


“咕噜。”


第一次听到这个谋划的李佑吞咽了口唾沫,整个人都被震惊了。


外封开疆,别说这样的谋划有多么具备前瞻性和胆魄,这件事本身就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太子越俎代庖,这是要做什么?


“别这么看着孤,孤可没想造反,造反的另有他人。”


“他在玩火,玩火必自焚。”


耸了耸肩,李承乾随意道。


“大兄。”


“你是说”


李佑从他的话语间一下子想到了魏王李泰,那个受宠的死胖子。


“那不然呢?”


“不是他一直给青雀幻想。”


“现在好了,有些人不单单是想了,还做了。”


“啊这?!”


李佑听得都傻眼了,这个世界这么疯狂的吗。


“你以为青雀为什么要暗中支持阴弘智,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你造反这件事本身去吸引天下人的注意力。”


“山东士族能拿出那些东西,难道拿不出更多好东西?”


李承乾调侃了句。


“也对。”


对此,李佑倒是无法否认。


因为阴弘智畜养的死士之所以能这么多拿下齐州,很大原因在于山东士族提供了精良的兵刃、甲胄,那可都是前隋禁军的配备,一般的大唐府兵都未必能及得上。


“这些事跟我们无关,到头来丢人现眼的还是他。”


“不过,你难道不想给青雀上上眼药?”


“大兄,你想怎么做?”


李佑当然想,他被李泰暗中算计了一把,要不是太子出手,恐怕早就被押解回京了。


“无他,唯刺激尔!”


“下个月望日大朝会上,藩王们都回来了。”


“孤与你一同出面,想必青雀会坐不住。”


提及此,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了一丝弧度。


“好。”


李佑同样眼中露出了一抹异色。


太极宫,甘露殿。


“阿耶。”


“快来抓我呀!”


银铃般的笑声在殿内响起,李世民陪着粉雕玉琢的新城公主在玩耍,晋阳公主李明达恬静的坐在旁边看着。


“踏踏.”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殿中的气氛,李君羡火急火燎的闯了进来:“陛下。”


“嗯?”


李世民皱了皱眉,看向李明达:“兕子,你带新城先下去。”


“是,阿耶。”


李明达乖巧的牵着新城公主的小手,离开了甘露殿。


“陛下。”


“太子殿下已至关中。”


目送着两名公主远去,李君羡连忙禀报道。


“高明回来了?”


“他在哪?”


眼神一凛,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


一年多时间没见,他心中有很多疑惑想要让嫡长子给自己解开。


“陛下。”


“太子殿下就在终南山,我们还看见了齐王。”


“李佑也在。”


李世民脸色立马变了,齐王造反的背后可是藏了许多东西,这要是被揭露出来,天下还不得一片哗然。


“他都做了些什么?”


“禀陛下。”


李君羡接着汇报道:“太子殿下召见了太子詹事、太子家令、东宫左卫率。”


‘岑文本、赵弘智、薛仁贵!’


用最快的速度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李世民没发现任何端倪,在他看来,这三个人都只是太子的家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恰恰如此,这位大唐皇帝心中愈发疑惑不已,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太子李承乾的性格。


“最近,长安可曾发生什么事?”


“长安。”


李君羡想了想,回道:“陛下,日前,四海商行以十万贯的价格买下了高阳商行。”


“陈国公、潞国公从蓝田的庄园回到了长安城中的府邸,屡次参加魏王举办的宴会。”


‘唰!!!’


龙目迸射出精光,李世民自顾自的说道:“高阳竟然输了,这场较量的背后看样子是东宫赢了。”


“侯君集、薛万均站在了青雀一边,这一点,朕倒是不意外。”


“辅机、褚遂良支持青雀,再加上他们,能不能跟高明掰一掰腕子?”


‘.’


近在咫尺的李君羡把这番话都收入耳中,心中腹谤不已。


“陛下。”


“是否要召太子入宫?”


“不。”


大手一挥,李世民自信道:“朕很想看看高明究竟能玩出什么把戏。”


“百骑司密切关注太子动向,不必惊动他。”


“是。”


李君羡缓缓退出了甘露殿。


角落处,潜龙卫统领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彷佛想窥透李君羡身上的秘密。


长安,郑国公府。


从魏徵死后,这座显赫勋贵府邸就闭门谢客,魏徵嫡长子魏叔玉承继了爵位,却并未出仕,今天却迎来了一个客人,一个等候了许久的客人。


“殿下。”


“这是家父留下的书信,嘱咐我一定要交到您手上。”


魏叔玉取出了一卷封好的帛书,双手捧着递上前。


“嗯。”


接过帛书,李承乾打开一看,脸上表情变得凝重不已,心神震动。


这是魏徵在死前写的一封奏章,上面言明了大唐之疾受制于士族,以敦敦善诱的口吻劝谏李承乾做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急躁,并且猜出了他要做什么。


“汝父一生忠君爱国,孤有愧!”


李承乾语气沉重的说道。


“殿下。”


魏叔玉没想到这位大唐储君竟然会这么说,不禁抬头看向了他。


“郑国公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


“若非如此,大唐怎么能这么快恢复实力,获得连场灭国之胜。”


“孤知晓他的意思,之所以让你现在不出仕,就是希望郑国公府不被风雨惊扰。”


“孤答应你,要不了多久,朝廷会以谏议大夫一职召你。”


拍了拍魏叔玉的肩膀,李承乾勉励道。


“多谢殿下。”


魏叔玉感激涕零的应道。


其父魏徵在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当今陛下麾下,初授谏议大夫。


谏议大夫有二,掌谏谕得失,为正四品下,左谏议大夫归于门下省,右谏议大夫归于中书省,他这个年龄一经入仕就被授予这等高位,不可谓不重视。


“郑国公一向清廉,又无其它进项。”


“你虽然承爵,却并无实质意义上的食邑,要养活这么一大家子,着实不易。”


“来人。”


李承乾大喝了声。


“殿下。”


随从立即取出了一叠田契,放在了桌案上。


“殿下。”


“这”


魏叔玉看得有些愣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管赠多少金银,终究有用完的那一天。”


“这一千亩地位于渭水河畔,算是孤的赏赐,你可交予族人耕种,亦可收一些佃户。”


“孤有一件事须得先跟你说清楚,大唐的爵位承袭自孤始,将会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文武分明。”


“所以,你身上这个郑国公爵位很可能会没有。”


凝视着魏叔玉,李承乾一字一句道。


“殿下说的哪里话。”


“大丈夫,功名马上取,这本就不是我自己的东西,交出去又何妨!”


魏叔玉展现了不一样的气度,对于郑国公爵位没有半点留恋。


“好。”


见状,李承乾满意的离开,只留下那一千亩良田的地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