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五百二十四章南越大开发,包工头樊哙

第五百二十四章南越大开发,包工头樊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这个问题,朝中有一些官员,已经颇有微词。


以赵昆为首的少壮派朝臣,在无形中也承担了许多压力。


之前,有人还提出,要从国外购买粮食的想法。


毕竟卢侯二人出海,证明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


但运送粮食的损耗过高。


大秦才过几天好日子?


压根没必要把钱财浪费在这种地方,所以他的提议才没有通过。


但无论是谁都知道,解决粮食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赵昆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


南越位于大秦国土的下部,以后将会是大秦海外贸易的拓展之地。


而且,还能起到一个承北启南的重要作用。


开发这个地方,可以说能够直接将整个大秦都给盘活了。


在赵昆心中,关中乃至整个北方,就不是一个好的产量地。


因为气候原因,北方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


唯一占优势的,无非是一个人口资源。


但这东西,是能够人为调控的。


在赵昆的规划中,关中可以打造成为大秦的政治中心。


如今要开发的南越,则会以大秦的经济中心出现在世人面前。


赵昆知道后世的经济开发,也是在南越之地发展的,所以对南越的开发,势在必行。


当张良来见赵昆的时候,赵昆顺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他。


而张良听后,却摇头叹息道:“大开发须耗费不菲人力、财力,这种提议对国朝的影响十分重大,或许不会轻易获得支持。”


别看之前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似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那是因为五年计划并没有真正触及各方利益,而是在大秦固有的利益体系之外,开拓出来一个新的发展点。


但南越开发,则不然。


光是改造山林,建造城池,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这个计划提出来,首先触动的,就是普通百姓的利益。


到时候,他们绝对会想到之前几十万劳役修长城的旧事。


对于百姓来说,那绝对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如今大秦百姓逐渐富足,再强制给他们摊派劳役,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我粗略算了一下,从无到有建立一座新城,所耗费的财力,即便是国家银行,也难以支撑久!”张良面色凝重道。


赵昆摇了摇头,笑道:“你所说的那些问题,其实只要处理恰当,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问题。”


说着,径直走到书桉旁,指了指上面的地图:“军工厂那边已经在研究陆路交通工具了,我将之称为火车,有了火车之后,我会修建南越到咸阳的火车轨道,再由洛邑,联通云梦,如何?”


洛邑,便是以后的洛阳,距离咸阳不足八百里,两地之间道路平坦,地质稳定。


洛邑到云梦,距离超过千里。


但两地之间,没有大山大河阻隔。


而云梦在后世,地处湖北一带,向东是江南之地,可以形成一条纵横的交通网络。


以如今大秦的能力,完全可以修建出一条联通几地的铁路。


铺设火车轨道的难度,其实并不比修筑公路来得高。


甚至,修筑轨道的材料耗费,比公路还要少许多。


即便是国家银行,也完全能够负担得起。


这两条路同时修建,以大秦如今的基建能力,最多两年内就能够完工。


听到赵昆的这个提议,张良先是一愣。


他一时没有想明白,明明谈的是开发南越的事情,为什么突然又说起修路了。


而且,那所谓的火车,又是何物?


就在张良疑惑不解的时候,赵昆又朝张良道:“这次找你来,除了南越港口之事,还有铁路之事,都需要你负责,你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出来!”


“太子殿下,南越港口那边有科学院的人帮忙,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这铁路一事,需要从长计议否?”张良沉吟道。


他不是不相信赵昆的计划,只是觉得如此大事,还得斟酌一番。


但赵昆却笑着摆手道:“子房,我心知你的顾虑,但此事我心里有底,你放心去做吧!”


说着,又转头望向农家老者:“陈老,杂交水稻之事,我会让人协助你,你放手去做吧,将你们农家的研究人员,也全部叫来南越!”


“至于人手问题,我会让王离带着舰队去西南边的贵霜国,那里有高产的粮种,到时候再带点人回来,为你们所用!”


“既然太子有安排,那老朽就放心了!”农家老者笑着捋了捋胡须。


..........


次日,南越某处城镇里。


半年之前,曹参因捕盗有功,受萧何提点,最终被扶苏启用,如今在萧何身边做事。


而幸存下来的周勃,樊会等人,却没那么好运。


最终只能各奔东西。


因为樊会出身沛县,对会稽一带比较熟,再加上南越这边的发展,辗转来到了南越。


来南越这段时间,他也没有混吃等死,索性干起了老本行屠夫。


之后认识了隔壁心仪已久的小寡妇,便在南越定居了。


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压根不是人过的日子!


尤其是小寡妇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后,樊会每天一睁眼,就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更是在家里待不住。


可是,他虽然跟刘邦混了一段时间,也当过将军,但大字不识一个,想做点其他的,根本不可能。


最近生活有些拮据,樊会盘算着,做一些买卖。


他在跟着刘邦造反的时候,也攒了些钱财,但那些钱财都在赵昆破城的时候,被扣留在了城中,收缴国库所有。


因此,他最近经常望城里跑,希望能找点新活计。


毕竟总是杀猪宰羊,实在有些无趣。


吃过早饭后,樊会又晃晃悠悠的来到郡城。


如今的南越郡城,已经没有了蛮夷横行的场面了,到处都是和谐的一片。


因为章邯驻军在郡城外,南越郡城还算平稳。


当樊会进入城中,远远的,就看到一群熟悉的商行老板,围在市场监管局门口,不知道在做什么。


走近了,樊会就听到里面传出张良的话。


“修筑铁路,工程巨大,太子体恤百姓,不欲增加徭役。一应事宜,交给建筑行去打理。尔等若有兴趣,不妨入内详谈!”


樊会顿时就来了精神。


建筑行?


这可是他从没有听说过的行当。


其他人跟樊会一样,也都有这样的疑问。


在张良的解答下,樊会才明白。


所谓火车,是科学院新研制出的一种车子,将其放在铁轨上,可以日行千里。


而建筑行,说白了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就是成立商行的工程队。


大秦有建筑集团,基本上每个秦人都知道,而频阳城作为大秦建筑集团的第一个工程,自然被人津津乐道。


如今关中的工程队数量也不少,但基本上规模都不算大。


大多数都是几个乡民自发组织出人手,去接一些修房筑路的活计,不成什么气候。


而且修桥筑路这种事情,危险不说,其实赚的也就是一个辛苦钱。


对于在场的各大商行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


但樊会不同。


作为赵昆曾经的敌人,樊会太清楚那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刘邦已经够狡诈了,但在赵昆面前,根本不够看。


就连那项羽,都被赵昆弄死了。


能够让赵昆亲自安排的事,能是小事?


他亲眼见过修长城,那种上万人一起劳作的壮观场面。


如果铁路的修建,也是那种规模。


建筑行的利润有多大,即便是没做过建筑的樊会,也难以想象。


樊会飞快在心中盘算。


建筑行的利润极大,但成本却不高,无非就是出一些人工费用罢了。


可以搞!


樊会为人豪爽,来南越也认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闲人,刚好可以做这件事情。


如果需要的人手过多,大不了再跑一趟咸阳,找吕家支持点钱财,招募更多的人手。


吕家虽然不复当初,但钱财却不少,若吕家愿意合作,那简直太好了。


樊会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


在心中盘算好一切,他立马下定决心。


干了!


樊会如此想着,直接挤到人群前面,和张良打了个招呼,表明自己的意向。


他们二人都在刘邦帐下效力过,虽然有些嫌隙,但樊会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张良。


于是张良就把尴尬丢给了赵昆。


半个时辰后,赵昆在客栈中见到樊会的时候,都忍不住愣了愣。


“你是樊会?”赵昆诧异的问道。


樊会嘿嘿笑了笑,点头道:“正是在下,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太子昆。”


说着,忽又想起什么似的,恭敬行礼道:“草民拜见太子殿下!”


“这.....”


赵昆迟疑了一下,抬手道:“免礼。”


即便当初的事,已经过去了几年,他都不由得心中感慨。


不得不说,樊会这家伙还真是有点意思,本以为刘邦死了,他会跟着陪葬。


毕竟两人的关系,好到同穿一条裤子。


结果刘邦死了,樊会只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整活了。


好在他没有做那些违法之事,否则赵昆就要食言了。


如今樊会想要成立建筑行,也算是歪打正着。


赵昆之所以增加建筑行这个商行种类,有着深远的考量。


虽然大秦有国营的建筑集团,但这就相当于总包,不可能所有事都让建筑集团去做。


所以需要分包出去。


那建筑行的诞生,就尤为重要。


建筑行囊括的业务,绝对不仅仅是修建铁路一项。


赵昆深知,干建筑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只是没想到,这美差居然被樊会给接了。


不愧是鸿运当头之人。


运气好到这种地步,已经可以称作是气运了!


想想原历史,樊会在鸿门宴救刘邦,那可谓九死一生,后来又因刘邦临死前,担心樊会跟那些功臣一样作乱,让陈平处死樊会。


结果这家伙时来运转,不仅躲过了西汉初立的乱局,还得了善终。


气运这种事,很玄学。


王莽篡权时,大魔导师刘秀天降鸿运,愣是将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给重新稳定住。


哪怕是汉末的乱世,也能够冒出一个卖草鞋的三分天下。


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服气运二字。


有樊会这种气运之人坐镇,建筑行业的高危属性,几乎可以无视了。


可以预料的是,樊会的建筑行一旦成立,必然会后发先至。


到时候,樊会在大秦,可是又富又贵的商人!


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屠夫。


经过商讨之后,赵昆同意了樊会的请求。


而樊会在回来的路上,又巧遇了周勃,双方一拍即合,顺利成立了大秦第一家建筑行,隶属大秦建筑集团管辖。


另一边,赵昆请修铁路的奏折递进咸阳宫后,很快就得到了嬴政的答复。


虽然赵昆拒绝继位,让嬴政极为不爽。


但毕竟是自家的亲儿砸,该给的支持,一样都不少。


嬴政很痛快地批准了赵昆的要求。


国家机器一旦开动,牵扯的便是数以百万计的百姓生计。


短短一个月,樊会和周勃就拉起了一支足有三万工人的建筑行。


大秦国家银行的钱财,如同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铁路工程上马,再次激活了大秦。


水泥厂全部开工,炼钢厂高炉重新开启。


铁路沿途各郡县的官员,纷纷组织考察,确定具体路线。


这几年间,大秦发生了许多事情。


第一个五年计划进程将近过半,大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普及教育正式落实,做到了让天下孩童,都有书可读。


各种工厂的建立,已经商路打通,让大秦百姓的钱袋子都逐渐鼓了起来。


与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相比。


不知不觉之中,大秦已经强大到了这种地步。


放在十年以前,但凡听到朝堂意欲修建什么重大工程。


举国上下无不紧张不已,自上而下都能够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然而如今,修建铁路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开发南越的消息,也在上一刊的报纸中,昭告天下了。


随着生活的富足,大秦百姓们对仪式感这种东西,也看得越来越重。


报纸成了大家的日常所需。


尽管百姓们不能左右朝廷大事,但从报纸中获取时政消息,也是满满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