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五百九十五章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第五百九十五章未来才是星辰大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广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当初开海之后,大秦海客在扶桑发现巨大的银矿。


开始的时候,他们发现扶桑当地的百姓穷得没裤子穿,于是用一些不对等的货物去兑换白银。


连用一口铁锅换同等重量的白银这种事都出现过。


后来,弥生王朝发现了这种情况,及时制止。


弥生三世也算是一个英主。


他果断下令,封锁银矿,然后学着大秦给前往扶桑的海商发放商牌。


只有持牌商户,才可用扶桑官方制定的价格购买白银。


这一手,让前往扶桑的大秦海商利润骤降。


扶桑的商牌政策出炉,头半年,还发出去三块。


但后来,大秦海商意识到这是一个坑,就再也不花钱去买了。


在这些海商眼里,弥生三世心里实在是太没有逼数了。


你一个最尔小国,只能依靠大秦的市场苟活。


我们愿意拿东西跟你换白银,那是看得起你。


老子要是不愿意换,直接抢你,你又能奈我何?


要知道,初期的那帮海商,极为凶悍,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的一群狠人。


他们是这么想的,理所当然就这么干了。


所以,扶桑其实是大秦海盗的发源地。


无数正经海客,在来到扶桑之后,被强拉入伙,当起了海盗。


他们成群结队,劫掠银矿。


扶桑但凡敢组织军队抵抗,那迎来的就是毫不留情的屠杀。


弥生三世眼看着没办法,只能请求大秦帮助。


若他聪明一些,直接将扶桑的银矿送与大秦,也就算了。


但弥生三世偏不,他许诺银矿产出,都以最低价格销售大秦。


这让当初负责处理此事的陈平勃然大怒!


小小扶桑,居然敢这么不知所谓?


你不懂规矩,大秦就教教你,什么叫规矩!


陈平联系吴广,让吴广派人去扶桑剿灭海盗。


实际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吴广所部就已经将扶桑的海盗一网打尽了。


但扶桑的海盗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后面冒出来的那些海盗,都是吴广安排的人手。


开海已经将近四年,他早就看清了弥生王朝的嘴脸。


如果说别的蛮夷,心里多少还能有点逼数。


那么弥生王朝就是标准的畏威而不怀德,举国上下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骄傲情绪。


对待这种国家,就需要留个由头,只要对方哪里做错了,直接把由头翻出来打一顿就可以了。


所以大秦东方,只有一个扶桑,还被吴广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东西南北,举目四望,都无敌手。


在这种情况下,修建城池,还有什么增加城墙的必要性?


广南城处在大秦中心,毗邻南海港口,是大秦最完美的商贸集汇点。


所以,赵昆将其定位为商都。


这座巨城,不仅取消了城墙,而且首次严格按照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区等板块,进行规划。


在频阳商品房大获成功之后,赵昆这家伙在广南城又玩出了新花样。


广南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作为主要施工方,樊会按照赵昆的项目指导书,摒弃了以往按照方位区分南北,按照勋贵、豪商、平民划分。


他按照各个城区不同的景致和周围的环境,将小区分成三六九等进行建设。


城外依山傍水的几大别墅区,更是寸土寸金,卖出了天价。


千万不要以为没人买。


樊会只是将图纸拿出来,全国的勋贵豪商,就挥舞着银行汇票,把钱送过来。


关系亲近的都得排队,关系一般的,想送钱?


滚一边去吧!


于是,广南城还没建成,朝堂投入到这个巨大工程之中的银子,居然就已经收回来了小半儿。


政都咸阳,则为大秦政治中心。


赵昆这条命令下达,同时进行的,还有工厂的迁移计划。


这几年,关中修建诸多工厂,虽然让此地成为大秦经济发展的心脏,为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输送血液。


但是时间长了,弊端也逐渐显现。


首先,凸显最严重的,就是环境问题。


因为当初没有统一规划,工厂想开哪儿就开哪儿。


以至于,渭水旁边开了好几家造纸厂、布料厂甚至是囤煤厂这些高污染的工厂。


这几年,关中土地肥力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年减弱。


科学院数次上书,请求将不合理的工厂迁移,但一直都被赵昆压着。


主要是,这些工厂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错的联动体系。


贸然拆分,影响极大。


要搬迁,最好的处置方案,便是整体搬迁。


但之前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广南城的建设,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工厂迁移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陆续完成。


到那时,咸阳将成为一个职能纯粹的国都。


赵昆正式登基,他酝酿的很多新的举措,全都一一实施。


初开之前说的那些不谈之外,还有一些小的举动,已经不在百姓的关注范围之内了。


比如说,朝堂放开了对报纸的管控,允许私人办报。


这件事情,也就是商户们才会关注。


朝堂主管的报纸,更名为国事时报,日后便专注于刊载与国家要事有关的-信息。


这份报刊自从创立,如今已经走过了六年的风风雨雨。


从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关中一地发售,到目前为止已经铺陈到了大秦全部领土。


甚至,西域诸国之中,也有发售,只是信息相对滞后一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报纸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


但是,那些商户们,看重的却是报纸那庞大的影响力。


之前赵昆为了扶持商户,开启了大秦商行的广告时代。


商人们对叫卖这个词的理解,如今已经突破天际。


甚至,如今大秦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装怪卖丑,博人眼球,依靠黑红来推广的商品。


这方面,商人们是丝毫没有底限的。


以前,宣传渠道就那么一家。


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为了赚钱丢脸,不算丢人。


现在,朝堂开放了私营报纸的经营权限。


几乎是第二天,到市场监管局申请建报的商行,就有数百家。


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国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户。


他们申请的主营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最多的是跟自己经营的行业有关。


比如说,卖陶瓷马桶的巴氏,申请创立的报刊,名字简单直白,就叫《桶报》。


这份报纸上会刊登什么内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请建报的都是注册商行,是因为这些人心里极有数。


他们都宣称自己的报纸免费发送,不会收费。


其实更加类似于传单一样的东西。


报表交到赵昆那里之后,赵昆正在和陈平一起。


看到赵昆看完报表,哂然一笑,陈平不由得好奇。


“陛下可是对此事有看法?”陈平问道。


赵昆摆了摆手,笑道:“这些商户,虽然十分精明,却也只是将报纸当做工具。朕将这般利器交给他们,他们却让神器蒙尘,难道不可笑吗?”


陈平摇了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之前国事时报的一切事宜,都是陈平处理的。


因此,若论报纸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他比赵昆都要清楚。


陈平承认,报纸这种东西,只要建立了公信力,几乎就站在了社会舆论的引导地位。


从这个角度来说,报纸确实称得上一个神器。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公信力。


国事时报若没有朝堂背书,很难如此迅速就发展起来。


而且,别看国事时报的影响力极大。


可这份报纸一直都是一个赔钱货。


国事时报是一种极其重视时效性的报纸,为了保证这种时效性,陈平特意建立了一套遍布大秦的消息传递体系。


另外,大秦各郡,都有一个专门印刷报纸的印刷厂。


光是这部分的投入成本,就耗资巨大。


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价格不菲。


国事时报的发行量虽然大,但到现在还没有盈利。


报纸的价格一提再提,但依旧入不敷出。


这个消息,自然被商人们打探到了。


因此,他们才会如此干脆。


拿到报纸刊号,对他们来说,也就是给自家的货物多弄一种宣传渠道。


怎么发,发什么内容,发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


事实上,陈平自己也觉得,目前来说,只能如此。


但赵昆却不这么看。


报纸的妙用,如今的大秦,还远远没有发现。


如果是按照国事时报这样的朝堂政报的标准来定,那任何报纸,定然都是不赚钱的。


开放办报的制约,赵昆本意是想进一步解放大秦百姓的思想。


如今,大秦学宫已经走上正轨,百家融合的进度越来越快。


用不了多少年,百家学派的名字恐怕就会消失,以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示人。


学派隔阂消失,文明发展更进一步。


在赵昆看来,已经到了可以着手实施思想解放的时候。


经过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大秦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加之普及义务教育,开启民智。


很多百姓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旧有观念与新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极度的割裂感。


比如说,当初市场监管局允许建筑类商行成立。


注册商行,其实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


按理来说,建筑类商行对于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百姓来说,是阶层跨越的千载良机。


然而,事实上,别说是普通百姓了,便是那些勋贵、豪商,都畏缩不前。


除了樊会,没有一个人敢做建筑商行。


即使有大秦建筑集团这个庞大的政府工程商做基石,也没多少人敢涉足建筑商行。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这种事情,以前一直都是朝堂牵头主导。


下面的人只管干活儿,都动辄有掉脑袋的危险。


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活儿根本不是人干的。


事实上呢?


樊会的建筑商行成立后,纵横咸阳、洛邑、广南,赚钱赚到手软。


等一些豪商反应过来,想要再入行的时候。


他们发现,熟练的工人,以及稳定的合作渠道、供货渠道,基本上都被樊会垄断。


他们这个时候入场,也只能的吃点边角料。


即便如此,这些后入场的人,也赚的盆钵皆满。


如今大秦的各种制度以及硬件设施,已经极为完善。


如果说赵昆最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于百姓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掉过头来。


以前华夏初统,为了维护朝堂统治,嬴政选择延续使用严苛刑律的做法。


以至于,百姓们被那一套吓破了胆。


所以,尽管他们现在逐渐感受到了,以前的各种约束已经慢慢放开。


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赵昆还记得,当初关中新开设的炼铁厂举步维艰。


不是他们出产的东西质量不好,而是因为根本没人敢用。


当初嬴政曾经下达政令,民间不得私自拥有铁器别说是菜刀了,甚至连铁锅这种日常用品,都是一里之民合用一个。


那个时期虽然短暂,但只要经历过的百姓,都记忆犹新。


他们可是亲眼见过因为违反这条律例,被连坐一里的惨事的。


当初那个律法,即便是在后来的嬴政看来,也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但君无戏言,嬴政抹不开面子直接改掉。


只能属意下面的各级官员,在私下里取消这种限制。


然而,百姓们认死理儿,死活不从。


这种事情,不认死理儿也不行。


毕竟稍有不慎,那可就是几百口人掉脑袋的大事儿。


即便是最后嬴政在赵昆的劝说下,以帝王的名义宣布取消之前的律法之后。


也有很多地方,是在很久以后,才逐渐适应了新的规定。


恐惧这种东西,是能够根植于人心深处的。


之前嬴政的一些手段,过于严苛,以至于现在大秦的百姓,一个个多少都有点心理阴影。


开放报纸,就是赵昆为改变这种状况,专门制定,的政策。


不过,找目前来看,貌似被那群商户带跑偏了。


赵昆翻动着手中的报表,随后将两份报表抽出来,放在一旁。


一般被他如此对待的奏折,都会被后续关注。


陈平拿起来一看,发现那是两份比较独特的报纸申报表。


一份是《民生日报》,主要要做百姓遇到的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的报纸。


另一份,则是《百家学报》,是苏理亚联合大秦学宫诸多学院,打算制作的一种报刊。


陈平大概扫了一眼,两种报刊是不同的种类,而且与国事时报模式完全不同。


但是,按照他的经验,这两份报纸的内容,根本没什么市场。


一个是家长里短,一个是专业性太强,受众太小。


赵昆笑而不语。


陈平就是再天才,恐怕也理解不了还未出现过的东西。


事实上,《民生日报》才是真正的新闻报刊,花边八卦,世间百态这些东西,才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内容。


至于《百家公报》,赵昆已经看到了一些学术期刊的影子。


有这两份报纸,这件事情就不算亏。


面对陈平的提问,赵昆笑而不语。


他需要这个时代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发展,而发展的核心就是解放思想,创造未来。


等未来真正强大的那一天,才是星辰大海。


如今只是一个开端罢了。


看\覆秦从计划开始\就\记\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