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六百四十三章这帮酸儒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说不知道怎么说?”


元梨听到刘才的话,顿时火冒三丈。


“要不是你那八杆子打不着的兄长,我爹会来学宫?”


“不是,就因为你爹要过来和你来一场父子局,你就觉得是我害了你?”


刘才有些哭笑不得的反问。


你们丽家的家风到底是有刚啊!


让你怕成这样?


所谓旁观者清。


大秦学宫要开启下一次论战之事,刘才也十分清楚。


甚至,刘肥派人联系孔鲋与鲍令白的就是刘才。


不过,在他看来,此事对元梨来说,可是大好事。


上一次论战,元梨在大秦学宫名声大噪,几乎成了明星学子。


普通百姓谈起大秦学宫,鲜有不知道元梨其人的。


这次关于新旧观念冲突的论战,元梨更是天然就处在事件中心。


只要这次论战传播出去,元梨的知名度肯定会更高一层。


千里求学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名声,为了给父母长脸么!


别人苦读一辈子书,还得靠遇到机遇,才能够一炮而响,成为闻名天下的学派大老。


大多数人做到这一步的时候,头发胡子都白了。


你元梨才弱冠之龄,就名传天下,还有啥不满意的?


而且,之前你不是很享受这种状态么?


君子成人之美,我都如此为你着想了,为了推动此事四处奔走。


你不领情也就罢了,反而当众诋毁于我?


元梨,非人哉!


两人都是辩才极佳,就此事当众争论起来。


但谁都清楚,今日他们就算争出个对错输赢来,也没有丝毫卵用。


因为,元鼎就要到了。


关中火车站,元鼎在刘肥的陪同下,走下火车。


来到站台上,元鼎扭头看了一眼停在自己身后,还呜呜冒着白色浓烟的钢铁巨物。


元鼎神色有些复杂。


刘肥带他坐火车的时候,他心里其实是极其不屑的。


其实,他也知道,如今刘肥的策略就是以退为进。


名义上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实际上还不是想要千方百计地说服自己吗?


元鼎心里跟明镜一样。


不过,他没有拆穿刘肥的谎话。


他之所以答应刘肥前往关中,其实并不是因为刘肥的提议打动了他。


主要是,他自己想去大秦学宫看一看。


元鼎就元梨一个儿子。


虽然是老来得子,但与别人家不同,他对儿子的态度一向都极为严厉。


因此,父子俩的关系极为紧张。


但是,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子女呢?


元鼎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


在以往,他这个年纪去世,都可以称得上是喜丧。


之前缺衣少食,战争频繁的时候,一个成年男丁能够活到五十岁而无病无灾,就已经算是高寿了。


元鼎生怕自己哪天一觉睡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


但是,自从儿子离开高阳前往关中求学,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元鼎便再也没见过他。


平时两人书信来往频繁,但基本上都在争论。


父子俩的性格都极其刚硬,谁都不愿意低头。


元梨因为入了科学院,所以不想回家见父亲。


而元鼎虽然想见儿子,但是嘴上却不肯服软。


这次刘肥提出来去大秦学宫与儿子当面辩论,正好给了元鼎一个台阶下。


不过,在元鼎心中,见儿子是一回事。


但是,想要让他改变自己的看法,没门。


元鼎出身低贱,自小贫寒。


他小时候为了求生,曾经拜入一个匠人门下。


但是那个匠人却将他当奴仆使唤,平素只给一些馊掉的剩菜剩饭。


如果只是如此,那也就罢了。


但对方平素偷工减料,偷懒耍滑的性格,却给元鼎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


当初有人许以重金,让那个匠人制剑。


那匠人在铸剑过程之中,想要参照干将、莫邪的办法,以活人祭炼。


而被他选中的,就是元鼎。


虽然在最后的关头,元鼎亲手将其杀死,逃得一条性命。


但是,此事却在元鼎心中留下了极深的阴影。


因此,元鼎始终认为,匠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无论是当初公输班的厌胜之术,还是血炼之术,都是异端邪说。


至于他们引以为傲的手艺,在元鼎眼中,其实根本没什么了不起。


有脑子就行的事情,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过去匠人们那低贱的地位,不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赵昆登基之后,大肆启用匠人,搞什么科学院,就让元鼎极为不满。


因为年幼时期的经历,让元鼎极其反感匠人。


他认为匠人根本不配获得高位,让他们参与到国朝大事之中,那便是妖魔丛生的大事!


尽管这些年来,科学院产出的新奇之物层出不穷。


但元鼎从来不屑于去主动了解。


他家中所用之物,大多都保留着过去的习惯。


他本人平素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多不过是去自己买的田地里去走走。


报纸元鼎也读,但每当看到上面宣扬科学院造物的时候,他都是嗤之以鼻。


要么认为言过其实,要么认为不过如此。


火车此物,据说不用牛马便能够自行运动。


这在元鼎眼中,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这与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到空中有何异?


歪理邪说!


但这次乘坐火车,却几乎让元鼎三观尽毁!


火车车身庞大,足有二十丈长。


据刘肥介绍,一截四丈长的车厢,足有千斤载量。


光是在心中粗略估算一下,就让元鼎咂舌不已。


更难能可贵的是,火车开动之后,元鼎觉得异常平稳。


这种行驶的舒适度,是他之前在任何马车上都没有感受过的。


在华夏之地,人过五十便很少出门。


就是怕路途遥远,稍有不慎就会死在异乡。


但是如果是乘坐火车出行.....


元鼎不敢再想下去了。


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直鄙弃的科学院造物,其神奇之处远超自己的想象麦。


安卓苹果均可。】


元鼎不信邪,又跑到刘肥口中的驾驶室去参观了一遍。


在车头,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灶台一样的东西。


有七八个身高体壮的汉子,在不断地往炉子里填黑得发亮的煤炭。


这种东西,元鼎倒是认识。


只是,他怎么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这种普通的生火之物,扔进那个大炉子里之后,就能够迸发出如此恐怖的巨力。


带着这样的疑惑,元鼎走下了火车。


此时,他心情极度复杂,但又满脑子的疑问,想要迫切找人求解。


生平第一次,他意识到了,自己恐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自己一直以来鄙薄的匠人,与科学院的研究员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元鼎毕竟是一个老顽固。


让他就此承认自己是错的,也不现实。


恍恍忽忽之中,元鼎跟着刘肥上了新式马车,朝着大秦学宫赶去。


来到大秦学宫的时候,天色已经逐渐昏暗。


还没进门,元鼎便听到里面传出洪亮的读书声。


他不由得感慨道:“久闻大秦学宫汇聚天下文萃,今日得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


刘肥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虽然负责商行,但其实自己大字都不识几个。


元鼎和他谈这些东西,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刘肥倒是想要和对方炫耀一下大秦学宫,自己建筑商行建造的新式社区就在大秦学宫附近。


不过,恐怕这番话说出来,肯定会被对方冷嘲热讽一番。


哎,食古不化的老顽固。


这段时间和元鼎的接触,刘肥颇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只能怪陛下把这帮老家伙照顾得太好啊!


换做是以往,哪个六七十岁的老头敢这么长气!


尤其是元鼎这种家中只有一个独子的。


儿子出息,能够让他老有所依,吃穿不愁就偷着笑了。


哪来的心思去指点江山,抨击时政?


说白了,都是闲的!


这时,学宫内有几人快步走了出来。


当先的,是一名儒门名叫柳生通的教谕。


柳生通是商山四皓之中夏黄公崔广的弟子,在儒门之中,倒也不算地位太低。


元鼎虽然自视甚高,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其实在天下士子口中并没有什么名声。


虽然今日之事乃是孔鲋与鲍令白等人一手推动,不过以元鼎的身份,还不够让两位正副祭酒亲自出迎。


事实上,柳生通这样一位儒门先生迎接,就让元鼎深感荣幸了。


柳生通也是陈留高阳人,与元鼎是老乡。


他年少时,也曾向元鼎请教过学问,算是元鼎的晚辈。


看到柳生通,元鼎一直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个皱巴巴的笑容。


“昔年汝登门时,吾便言汝日后必成大器。这才不过十数年,君便已经成为学宫教谕。高阳士子中,汝当执牛耳。”


夸赞的话从元鼎口中接连冒出来,听得旁边的刘肥都目瞪口呆。


这帮酸儒!


刘肥有些酸熘熘地想到。


想他好歹也是汉王之后,就算是现在,陛下也挺重视刘家的,毕竟小姨很有可能成为陛下的妃子,但在元鼎面前从来没落到一个好。


本以为这老头就是一个又臭又硬的脾气,对谁都是这样。


没想到,看到儒门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先生,他居然都如此。


果然,只有儒生能够欣赏儒生啊!


不仅仅是一旁的刘肥尴尬,实际上被元鼎夸赞的柳生通也是一脸尴尬。


老柳可是一个老实人,有一说一,他自认为在学宫儒门之中,自己的学问甚至都不如刘才之类的学子。


之所以能够混上一个先生的身份,完全是沾了自己老师崔广的光。


但是,元鼎如此夸赞自己,他又不能拒绝。


拒绝就显得有些太矫情了。


更何况,柳生通心里也清楚,元鼎如此夸赞自己,其实主要目的,是在给别人上眼药呢。


这个别人,就是站在旁边脸色极其不正常的元梨。


元梨心里苦啊。


父子俩两年未见,结果一见面,自己亲爹就把别人夸得一朵花儿一样。


尬在别人,疼在自己啊!


元梨只感觉自己的脸被扇得啪啪作响。


偏偏,他啥都不敢说。


元梨太清楚自己老子的脾气了,现在还能够阴阳怪气地用话打自己的脸。


但凡自己敢出言反驳或者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元鼎真的敢脱下鞋子抽他。


随后,元鼎又和随同柳生通一起来的陆贾等人一一招呼。


最后轮到元梨了,他只是冷哼了一声,冷着脸不去看他。


元梨憋得脸色通红,喊了一声“爹”,就算应付了事。


柳生通见场面尴尬,连忙招呼元鼎走进学宫。


“元师,酉时后三刻乃是学宫晚膳时分。孔鲋祭酒特意吩咐我,君至便请至膳堂,与众位师长共用晚膳。”


元鼎笑着点了点头,在一行人的簇拥下来到膳堂。


大秦学宫的膳堂,是位于中心广场西侧的一个大厅。


因为是大秦最高学府,所以当初建造的时候,颇为用心。


厅中随处可见的桌椅,都造型不一。


每一套桌椅旁边,还有盆栽、山石等点缀。


虽是吃饭的地方,但是看起来却极为文雅。


柳生通直接将元鼎引到面积稍小的二楼,教谕们的专用膳堂。


在这里,元鼎总算见到了学宫的两位祭酒孔鲋与鲍令白。


元鼎作为儒生,对于鲍令白无感。


这位曾经在始皇帝面前,大放厥词之人,以元鼎的性子,实在是对其喜爱不起来。


不过,他对孔鲋以及商山四皓等名满天下的大儒,却是敬仰已久。


虽然他仅仅比这几人小几岁,但是在他们面前,却恭恭敬敬执弟子礼,不敢有丝毫不恭。


不管在任何场合吃饭,只要是儒生在,旁人都会被他们讲究的那些繁文缛节折磨得吃都吃不痛快。


更不用说今日这场宴会,名义上就是儒门的主场了。


今日宴请的主宾是元鼎,主要的食材便是豕,也就是猪肉。


什么红烧肉、卤肉、酱猪蹄、各色菜炒猪肉,流水似的端上来,让元鼎不胜惶恐。


到最后,一道洒满香料的烤乳猪端上来的时候。


元鼎看着满桌子丰盛的肉菜,泪流满面的说道:“《国语》有云: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土食鱼炙。”


“元鼎一介门吏,何德何能,令各位师长以大夫之礼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