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异世界征服手册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这怎么可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实话实说。


夜宿冬季的高山,着实是个难度不小的挑战。


更别说青城山的环境要比寻常山林更阴冷一些,夜间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数度。


林子明和魏凡倒还好说,他们作为修行之人,体内灵气稍一运转就能御寒。


但赵志明之类的随行人员就没那么轻松了。


不过毕竟是专门精选出的人员,对于困难条件的觉悟要比那些小鲜肉高的多,加之有简易暖气之类的设备辅助,一个野外冬夜就这样被熬了过去。


很幸运,没人感冒。


次日凌晨四点出头。


山门附近忽然传来了一阵直升机的发动机声。


与此同时,值夜的勤务人员传来消息:


组织上派遣的人员物资已经到了。


接着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山崖的来路上传来了一队人马走路和交谈的声音。


不过由于冬季的天亮的很晚的缘故,林子明直到‘外援’们来到近前时,才借着山崖附近的灯光看清他们的容貌。


这行人中领队的是一位六十岁上下的小老头儿,年纪看上去和林立差不多大,不过头发要比林立丰盛很多。


此人鼻梁高挺,国字脸,下巴留着一缕胡须,看上去颇有些正气凛然。


很明显,这应该又是一位科研大拿。


林子明连忙快步走上前,刚准备自我介绍,余光便瞅到了小老头儿身后的一人,顿时轻咦一声:


“咦,小王?你怎么来了?”


来人见状和他挥了挥手:


“林上校,早哟!”


没错。


跟在这位小老头身后的,赫然便是林立的亲传弟子王蔷。


只见这姑娘单手哼哧哼哧的提溜着一台仪器,紧紧跟在小老头身后,看上去跟叛变师门了似的。


不过在初期的惊讶过后,林子明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也是,王蔷的团队可是鼓捣出了L17修行体系,她被派到这儿也很正常。


若论现今本土对灵气的了解程度,这姑娘至少能排在前三位。


待几人来到面前后。


王蔷放下仪器,极为熟稔的蹦到林子明面前,指着小老头儿介绍道:


“林上校,和您介绍一下。


这位是李百安李院士,物热凝聚方向的大牛,当初我的选修答辩还是李院士过的呢。”


得知对方又是一位顶尖的国家级人才,林子明顿时肃然起敬:


“李院士您好,我是林子明。”


李百安客气的与他一握手,有王蔷这个两头熟的姑娘搭桥,双方的会面就显得轻松多了:


“林上校,初次见面,不过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呐。”


见林子明有些奇怪,李百安伸手比划了一下:


“魔都抽血点的小方是我儿子,前段时间我被批准接触光门项目后,听他提过你的事,他还夸你是位热血男儿呢。”


林子明闻言干笑两声:


“哦哦,原来是他啊.......”


随后王蔷又将其他工作人员介绍了一遍:


“这位是地质研究所的郭芳,这位是岳先民,这位是.......”


与众人简单认识一遍后,林子明看了眼手表:


“现在是上午四点三十二分,时间还很充裕,李院士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养养神?”


李百安摆了摆手,摆出一份正色:


“休息的话就不必了,时不我待,林上校,咱们现在就先开始检测吧。”


本土或许有不少掺水或者喜欢拿捏姿态、没啥水平但架子贼高的蛀虫。


但那些水货是绝不可能被批准接触到这种项目的,而像李百安这种真正的顶尖科研人员,无一不具备吃苦耐劳的觉悟。


例如当初和李百安一同获得国家科进奖的刘老,便曾经因为在二等座高铁上修改稿件而引得无数人泪目。


林子明最喜欢与这种务实的人打交道,闻言立刻对李百安的观感好了不少:


“那就辛苦李院士了。”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悬崖边上,开始准备起了仪器。


十五分钟后。


一台气相色谱质谱仪准备完毕,并且开始采样。


又过了十分钟。


一份检测报告出炉。


李百安接过助手递来的这份报告看了几眼,眉头顿时拧了起来。


一旁的王蔷见状,有些好奇的问道:


“李院士,解析结果有什么问题吗?”


李百安点点头,将报告递给了她:


“小王,你自己看看吧。”


王蔷接过报告,看了几眼后轻呼一声:


“未知气体0.3‰,性状符合灵气特性,比大莫界少了三百多倍,但终归也是存在的.....我去,氮素的沉降总量这么会这么少?”


只见王蔷手中报告其中的一个栏目上,单位体积空气中氮素的含量不变,但空气中氮素的沉降总量却少的可怕!


众所周知。


氮素是蛋白质、遗传材料以及叶绿素和其它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来维持生活。


大气中近80%的气体为氮素,占比极高。


氮、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会造成所谓的解偶联现象,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氮素的来源是大气。


但目前研究发现,大概有1/4的氮素来自风化。


也正因如此。


往往许多某侧有大量裸露山岩的地区,背面往往会有大量的树木,从而形成了各种壮观奇妙的自然景象——例如桂林山水,例如黄山,又例如.......


丈人峰的这处山崖。


山崖山崖,指的是便是山陡立的侧面,这种景象大家哪怕没现实见过也应该可以脑补出来。


有山崖的地方,裸露的岩体几乎随处可见。


加之此前黄道士提过,这一代吹的是山谷风,绝对不缺少风化条件。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来说,这里空气中氮素的沉降总量理应不会太低。


然而王蔷手中的这份检测报告中却显示,空气中氮素的沉降总量不过4.7公斤每公顷!


李百安思索了一会儿,对助手说道:


“小周,你去组织人人手探查一下,周围有没有适合蓝绿藻或者弗兰克氏菌大量聚集的区域。”


小周是个挺内向的年轻男性,闻言一推眼镜:


“明白,我现在就去办。”


学过化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自然界中的氮素资源十分丰富,但只有少数原核生物,即细菌和蓝绿藻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这些原核生物通过自生或与植物共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称为生物固氮。


其中很有名的就是根瘤菌,它是属于弗兰克氏菌的一类。


所以李百安看过报告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周围可能存在有某片自生菌群。


自生类固氮效率低、固氮量小。


想要将一块区域内的氮素完全消化,这类菌群的数量绝对不会小到哪里去,甚至可能庞大到难以想象。


一个小时后,天空微微发亮。


小周气喘吁吁的走了过来:


“李院,我们在周围检测过了,并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菌群。”


李院士闻言,神色不由更加疑惑了:


“奇怪了,没有固氮菌群,那么氮素会跑去哪里了?大多数植物可是吸收不了氮素的。”


一旁的王蔷同样一脸苦恼,她的目光有些茫然的看着远方。


消失的氮素到底去了哪儿呢?


眼见指挥部来的“外援”们似乎也没啥办法,林子明主动端来了两杯水,对二人说道:


“天有些冷,大家先喝口水,千万别感冒了。


再过个把小时天差不多就会完全大亮,到时候请魏族长出手,看看黄道长的说法是不是准确的吧。


如果早晨的灵气确实比其他时间段浓郁,那咱们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入入手。”


王蔷道了声谢,伸手正准备接过水杯,旋即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丝光亮。


只见这姑娘飞快的跑到了放置设备的地方,拿起一台仪器,对着采集来的空气样本进行了检测。


过了大概五六分钟,仪器检测结果出炉。


王蔷飞快的从设备上取出文件,目光直接锁定了其中一行。


片刻过后,一声惊呼响起:


“这.....这不可能,怎么会有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