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秦时小说家 >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制式两分(求票票)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制式两分(求票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辰已到!”


当即,殿前掌宾谒者高声郎语,依从爵位高低,分次序将文武大臣领至大殿跟前,并不入门,分列以待。


正殿前的平台甚广,两侧更为辽阔,焕然一新的王宫甲士亦是在列。


周清在列,于高爵之首,其下文武两分,尽皆在位,绵延至平台之下,广场之前,秩序井然。


不多时,随着天色越发之明亮,随着大日骄阳之光普照咸阳宫,呼传礼仪之人再动,咸阳宫卫尉在前,领着精锐侍从,沿着红毡而下,从殿中阶梯陛下处,直入平台之下。


形成一条宽阔威严的通道。


随即,便是钟鼓雅悦之音悠扬,谒者再次领着高爵重臣前往咸阳宫正殿,各自归位,直入陛下之前。


陛者,王宫正殿高台之阶梯。


陛下,乃阶梯之前之臣子、侍从。


依从数日前下达的大秦典章礼仪,陛下亦是尊贵之称。


武将群体以武成侯王翦为首,虽须发洁白,却武冠着身,衣甲明耀,别样的军旅昂扬之意仍存。


依从爵位高低,列于大殿西侧。


文臣群体以武真郡侯周清为首,其下相邦王绾等秩序而立,列于大殿东侧,彼此相对肃然。


一道道轻缓雅致、悠扬的乐音弥漫,整个咸阳宫正殿归于平稳。


“始皇帝陛下起!”


一则则已经定下的典章礼仪落下,随着呼传礼仪之人再次高声之语,殿外,便是传来一阵沉稳有序的步伐。


广场之上,别样的特制辇车行进,十二名侍从在侧,十二名侍女高举华盖徐徐在前,大日照耀,煌煌然,天子也。


“始皇帝陛下到!”


头戴通天冠,着崭新的大秦天子尊位袍服,腰环穆公镇秦剑,踏步高靴,秦始皇帝嬴政至车辇下。


一观面前通达帝座前的红毡,左右而观群臣,拾阶而上。


豁然间,雅乐在变。


独属于天子的乐音悠悠然升腾咸阳宫上下。


直入正殿,直入帝座之前,坐于帝座之前,俯览下首两侧群臣。


“始皇帝即位,百官相贺!”


礼仪之官在侧,高声宣告。


当即,诸位百官文武分作三个批次,依次顺从礼仪,出列殿中,深深一礼。


大庶长以上高爵,为第一批次。


左庶长以上,为第二批次。


其下,则是第三批次。


“始皇帝陛下万岁!”


“始皇帝陛下万岁!”


“……”


咸阳宫正殿之内,余韵不绝,群臣相贺,各自归位,高爵之人,按照礼仪,坐于各自案后。


雅乐未停,仍旧起伏,有资格与坐的高爵之前案前,侍者斟酒,旋即,又是起身深深一礼。


以为相贺。


……


……


整个大朝会的礼仪足足进行了快一个时辰得时间。


大殿之外,娇阳大日早就升起,阳光普照越发显得燥热起来,再加上今日大朝会厚重的袍服。


一位位不通修行的百官眉宇之间,已然汗水流淌。


纵是在宽阔阴凉的正殿内,也是一样,人员众多,亦是显得有些闷热,连带上首坐于帝座上的始皇帝都已经可是饮用凉茶了。


“始皇帝陛下,礼仪完毕!”


终于,随着礼仪之官最后一言落下,整个正殿之内,不自觉传来一阵的轻缓呼气之音。


总算是完了。


大朝会的礼仪还真是繁多。


冬天的时候,传这些厚重的袍服很好很合适,现在完全就是受罪。


当然,对于周清来讲,并没有什么差别,坐于自己的案后,亦是有凉茶饮用,那是属于高爵重臣的特权。


“哈哈哈,皇帝礼仪总算是完了。”


“朕亦是觉得繁琐。”


“诸卿当也有所感,诸般事不着急,来人,赐茶!”


始皇帝嬴政亦是长长舒缓了一口气,观群臣之神态,不住笑道,他们定然觉得繁琐,其实……自己也不喜这些繁琐的礼仪。


是以,自己都很少在咸阳宫正殿开启朝会。


每一次启用这里的朝会,礼仪都是很大很大的。


有那个时间,事情早就处理完了。


一览群臣,单手摆动。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当即,先前群臣未有饮用凉茶者,先是一笑,而后深深一礼。


“朕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一统于秦,今日朝会。”


“所决便是大秦于诸夏的天下大道,于诸夏的治理范式,于大秦自身的施政之策,以及其余事务。”


“诸卿,当有所言。”


待群臣恢复先前模样,秦始皇帝再道。


有着咸阳宫正殿的独特设计,始皇帝之音清晰无比的回旋在与列每一人耳边,这场大朝会,会被许多人期待。


自己也是期待。


它会决定秦国接下来的路走向何方。


语落,看向文武群臣。


“皇帝陛下,臣有奏书!”


身为领国政的相邦,于此事自当率先而言。


华贵的袍服着身,王绾从宽大的长袖中取出一份纸质文书,自案后起身,出列于殿中,深深一语。


“说说。”


始皇帝颔首。


“陛下,老臣以为诸般之事当有先后,大秦欲要治理诸夏,首要便是定下统御诸夏的根本治理之法。”


“其后,在所言其余诸事。”


王绾稳稳道。


“根本治理之法?”


始皇帝看向相邦王绾,这……似乎同自己期待的大朝会秩序不太一样,相邦这是有些等不及了?


中央学宫连日来的动静,自己都知道。


自己并不插手。


许多事情,需要慢慢来。


改制新路,遇到的麻烦肯定很大。


“天下之大道,王道与霸道。”


“大秦一天下,霸道威服诸国,而今当王道存续,治式封建与郡县取其一!”


王绾将手中奏书递给侍者,话语未绝。


“王道。”


“霸道。”


“郡县、封建。”


“如此……相邦当有所决,一一道出,群臣公议。”


秦王政接过那份奏书,打开随意一览,并没有出乎自己的预料,是王绾的想法,怕也是殿中一些人的想法。


微微一笑,一边继续阅览那份奏书,一边看向其余群臣。


“陛下。”


“天下制式两分,封建诸侯三代绵延,郡县一体不过两三百载。”


“大争之世,诸国鲜少封建,多为郡县,乃战乱之需要。”


“如今,诸夏归一,战轮不显,一切自当归于三代正统,大秦当复归行诸侯封建,归于天下之道。”


王绾没有掩盖自己的意图。


郡县一定好?


封建一定好?


不一定。


战乱之时,郡县一体,的确好处多多。


然而,现在对比两者,封建也有独特的好处,且自己所言之封建并非上古三代以来传承之封建。


果然是大周那般的封建,自己也以为不妥。


“相邦这是语论三代王道诸侯之根本。”


“让大秦众封建,分列四方,以为拱卫中央,拱卫大秦,如大周天子那般?”


厅殿皆寂,始皇帝将视线从手中奏书上挪移,看向群臣,最后落在王绾身上。


“相邦这是要复辟三代旧制?”


左右群臣中,一位司空府的官员低语。


“何为复辟三代旧制?”


“岂不闻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


“国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


“众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所以全威,所以博义。”


“义博、威全、势便,利则无敌,无敌者,安。”


“故,观于上世,其封建众者,其福长,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


一位衣着学宫博士冠带之人回应。


“此言似乎为《吕氏春秋》?”


能够位列厅殿之内,群臣自然博览群书,那博士之语很是熟悉,略微一想,便是知道出处。


不外《吕氏春秋》!


对于此书,陛下可是不甚欢喜。


想要以此为制式根本,岂非说笑?


“虽为《吕氏春秋》,可……其中自有精妙处。”


那学宫博士正面相对。


“有何精妙?”


一位出至司寇府的官员不以为然。


“始皇帝陛下扫灭诸国,威加海内,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为古往今来第一皇帝。”


“可诸夏之大,治理自难,诸夏九州,风俗各异,若然一统郡县,难为如一之治。”


“大秦欲要安稳治理诸夏,则当众封建,以诸位皇子为诸侯,辅以得力之臣,因地而用,整治诸夏诸地。”


“如此,天下可定!”


又一位学宫博士出列,对上那位司寇府邸之人。


“臣博士淳于越附议。”


“始皇帝陛下君临诸夏,八荒归一,如此,当承袭三代盛事,使诸位皇子、有功之臣,皆有封国之土。”


“是以,众封建之力,诸国林立,大秦统御之地,各有其主,民也有君,始皇帝陛下也能够省却辛劳。”


淳于越。


百家名士博士,入中央学宫,亦是有名之博士之人,出列一语,左右文武群臣不由相视一眼。


“臣也有言。”


“自秦一天下,诸地游学士子入咸阳,曾有希冀之言,乱世初定,诸夏思治,布衣士子痛感天下混乱之苦。”


“故而肯望始皇帝陛下封建诸侯,诸夏士子归于良辅,进而四方可治,诚如此,天下之安也。”


“民心如水,士子驾驭之,得诸夏士子之心,则得诸夏之心!”


又一位学宫博士出列,其人叔孙通,手持笏板,深深一礼,说道口中期盼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