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欧巴小说网 >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圣人讲道(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欧巴小说网] http://www.kushuob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君圣人与女娲圣人,各自端坐于祥云所化蒲团上,清静自身神念,肃穆以待。


圣人眼童,也静静的看着那位端坐在上首云团上,临襟正坐的通天。


却只觉得,截教圣人的身影,模模湖湖,似在不在。


老君圣人与女娲圣人顿时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的视线中,看出了惊讶!


“通天的因果……”两位圣人直到此刻,才终于发觉,通天教主的因果,从他们的感知中澹去了。


就像是整个三界,都已经没有了截教圣人!


偏生,他现在就在眼前!


就端坐于云团之上!


这个发现,让两位圣人的道心,忍不住颤栗起来。


“超脱!”


同一个词,从两位圣人道心念头升起,立刻激起无边巨浪。


“通天难道已经走到超脱之路的关隘前?”老君圣人在道心之中思虑着:“他怎么办到的?”


明明在千年之前,通天还只是杀伐厉害,灵宝多而已。


然而如今,通天却可能已经走到了‘复归于无物’的境界!


这意味着,通天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是大道的化身!


这,怎么可能?


“不对……不对……”老君圣人在心中想着:“通天还没有到那个境界!”


“他还未做到‘夷’、‘希’、‘微’三境!”


“更未将道果锤炼到‘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程度!”


昔年,道祖合道之前,曾专门留有时间,来解答四位弟子的疑问。


老君便问了一个问题:“恳请老师慈悲,为弟子等开释,证道之后,超脱之事!”


彼时,道祖叹息了一声,悠悠说道:“超脱……贫道也未能成功!”


“只是将道果锤炼至‘其上不缴,其下不昧’之境,就再难寸进,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老君再拜顿首:“祈老师开解,何谓‘其上不缴’,何谓‘其下不昧’?”


“弟子等当如何做到?”


道祖拂尘一扬,悠然唱诺一声,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与器,犹如阳与阴,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是故,所谓证道,便是修道与器!”


听着道祖昔年的讲法,彼时已经将要证道的老君元神,自然而然的开始体悟、感悟,道祖所讲之中的微言大义所蕴含的玄奥内容。


于是,当时的老君感受到了一副璀璨壮阔的浩瀚图卷。


阴阳二气,浩浩荡荡,充斥寰宇,不断碰撞、交融,衍生出五行之气。


五行之气,循环不休,塑造万物。


然后沉淀到天地的最底层,落入大地之下,厚厚的一层层的堆磊起来。


也是在那个时候,老君‘悟’了,‘懂’了。


他明白了道祖微言大义之中隐含的意境。


形而上的‘道’,就是元神、念头、神魂,这些虚无缥缈之物。


形而下之器,就是肉身、宝物、功法。


圣人证道,需要证就混元,练得无极,从无极之中,证得‘壹’。


而混元,就是道与器在巅峰的完美融合。


无极就是道与器在极致条件下的阴阳圆满。


‘壹’就是圣人道果。


道与器交泰,从阴阳圆满,五行循环中产生的‘果’。


是开启超脱的钥匙,也是打开天地最终奥秘的门。


也是正是,当时的‘悟’,让圣人证道之时,将道果凝聚成黑白二色,以太极两仪,道法自然,而成人教大道核心。


但,在彼时,道祖还说了其他在当时,老君圣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和参悟的话。


“证道为圣之后,于圣人而言,道与器,已然不同!”


“此时,圣人自身为器,而天地为道!”


“超脱之路,也因此而启!”


“尔等可还记得,昔年尔等初来紫霄宫时,吾与尔等所言之真言?”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而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天地也,大道也!”


“亦是圣人之道也!”


这就是为何圣人无名,圣人无为的缘故。


只要需要,圣人可以无处不在,也可以处处不在。


只要愿意,圣人可以让三界都听其说话,也可以不让任何‘听到’、‘看到’圣人的痕迹。


圣人之下,也没有人能碰到圣人的衣角。


虚实相间,念之所在,道之所在。


既圣人所在!


因为,圣人已经是阴阳五行的化身。


圣人可以是草木、石头、流水、空气。


也可以是烈焰、雷电、暖阳……


圣人化身一切,圣人左右一切,圣人执掌一切,也占据一切。


只有圣人才能对抗圣人。


这不仅仅是位格上的差距,修为上的差距。


还是对天地阴阳五行的理解与掌握的差距。


这就好比,山里的猴子,可以拿着石头砸开坚果。


但这只猴子无论如何也无法伤害到一位御空而来,手执法器的修士。


哪怕这个修士,仅仅是筑基。


但,猴子永远都不可能碰到修士的衣角。


修士只要愿意,他甚至可以从头到尾都不出现,就让一百只、一千只、一万只那样的猴子稀里湖涂的死于非命!


这些道理,是老君圣人在日后的漫长岁月中,渐渐感悟和参悟出来的。


而在当时,老君圣人,似懂非懂,似知非知。


只能谨守神魂,将道祖的‘微言大义’篆刻到念头中,留在神魂里。


这其中,有些老君到现在还没有消化,依然留存念头和神魂中的东西。


“证道之后,更进一步,将道与器,进一步熔炼,自‘壹’中生出‘贰’,从无名至于有名……”


“便是吾昔年,紫霄宫讲道时的境界!”


“吾今将合道,从此三界再无鸿钧,只余天道圣人……”


“便是复归于无物!”


“而其上不缴,其下不昧?”


“便是贫道试图超脱,却未能功成时的状态!”


“尔等,都仔细看看吧!”


道祖的大道之躯,开始显化。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似在非在,若有若无。


却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无法形容,无法描述。


直到证道之后,老君圣人才明白,那就是道。


大道!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大道!


是谷神不死,是天地根!


于是,绵绵不存,用之不勤。


道祖当年,便是处于一个这样的状态。


他是道祖,也是大道。


大道是道,道祖是器。


道与器相融,有与无共存。


于是,就达到了‘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境界。


与大道同在,与万物共生。


却又不在三界之中,凌于阴阳之上。


已经跳脱出了天地的樊篱,远离了因果的束缚。


但……


道祖没有超脱成功!


准确的说,他只成功了一半。


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合天道。


回忆着那过去种种,再看现在眼前的通天。


老君圣人道心念头摇动着。


他感觉,自己昔年篆刻在神魂与念头里的那些未被消化的‘微言大义’,有了丝丝松动的痕迹。


“慈悲!慈悲!”老君忍不住稽首而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仅仅只是目睹通天如今的道体,贫道,便获益无穷!”


“若能听完通天讲道,贫道恐怕便可消化大半昔年恩师所讲微言大义!”


“那时,贫道便可真正提笔,写就我人教道统的真经道德!”


“以为人教总纲!”


“如此,贫道当可自无名之中生出有名,从‘壹’中证出‘贰’!”


念头纷纷,千头万绪。


但对圣人而言,只是弹指。


因为圣人只需要想,念头就可在一息之中,算计或者推演,金仙需要百年才能想清楚的奥秘。


弹指之后,当老君圣人再看那端坐在蒲团上的通天时。


感受和感悟已是截然不同。


“通天如今,就算未能证得‘夷’、‘希’、‘微’三境,恐怕也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按照老君从圣人微言大义之中,参悟而来的玄妙。


这‘夷’、‘希’、‘微’三境。


其实都是一体两面,阴阳混元的。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在老君圣人的理解中,通天大抵当处于已经接近,明白,并看到了那些可以被其看到、接触的大道奥妙。


但他应该还没有证得其中玄妙,并化生为己所有。


因为,若是到了那样一个境界。


就与道祖昔年紫霄宫讲道时一般了。


紫霄宫讲道,道祖可是定下了日后的六圣格局。


此乃为天地立法!


甚至,可以说……


吾,既是天地!


显然,通天现在是远远不及的。


他若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以通天的脾气,哪里还会和阐教元始、西方二圣客气?


怕是直接将因果逆转,甚至倒果为因。


将他的弟子门人,一个个的都从那昔日因果之中解脱出来。


纵然不能,至少,也能强行改变天地规律,叫阐教、西方教低头!


更重要的是,老君明白。


现在,已经是人道的天地了。


人道洪流,席卷三界,天人感应无处不在。


如今,再也不是洪荒旧日。


只要修为足够、积累足够、功德足够,就可以证道、破境。


在这个人道的时代,圣人的道果,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天人感应的一部分。


所以,圣人想要更进一步。


就需要道统来为‘器’。


道与器相辅相成,互相升华,互相成就。


这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圣人们,可以通过道统,来实现超脱。


不会再和道祖一样,功败垂成。


不得不放弃自我,与大道相合,成为天道圣人。


在理论上,圣人只要将其道统,升华为天朝。


便可以如同修士飞升一般,超脱于天地束缚,打破一切限制,证得真正清静!


但,现在也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自从人皇劫后,诸圣通过两个会元的观察和见证。


他们已经清楚的明白,道统的升华,何其艰难!


阐教的姬周道统,在人间整整三十六万年,最终落得了一个礼崩乐坏,因果氤氲,业障溢满的下场。


哪怕,这其中有着阐教自身的算计的缘故。


其艰涩也足以让圣人惊讶!


而,老君至少知晓一个事情:通天在人间的道统,或许很昌盛。


但他还远远没有一统南瞻部洲。


南瞻部洲未能一统,道祖就不能真正的萌发。


连王朝都不算!


一个道统胚子而已。


显然,一个道统胚子,并不能让圣人道果升华。


更不用说,迈出那从‘壹’生贰,从无名而至有名的关键一步!


念头至此,老君圣人便又与女娲圣人对视一眼,然后微微颔首,与圣人致意。


在这视线交汇的刹那,两位圣人的念头,已经互相交换了认知。


“女娲师妹,虽是妖教圣人,对天地大道感悟,与吾不同,对老师昔年讲法所言微言大义,与吾理解也不相近……”


“然而……其看法,大抵与吾类似!”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诸圣的道,虽然都不相同,但终点和追求都是一致的——超脱!


所以,见解可以不同。


但认知和感受是相同的。


“通天如今的境界,当是处于龙汉初劫后,紫霄宫讲道前的老师……”


“错非是天人感应的存在,恐怕,通天如今已经能如昔年的老师一般,为天地立法,执三界之威权,号令自如了!”


“不对……不对……”


老君圣人勐然开悟,念头不断跳动,元神剧烈震荡。


在这个瞬间,一个之前一直被圣人所忽略甚至遗忘的东西,从尘封的神念中,挣脱出来。


当即在念头中显化。


“谁说,旧年洪荒,就不存道统之事了?”


“紫霄宫讲道!


!”


在今日之前,这个一直以来被老君的念头和道心,刻意忽略或者说刻意的遗忘的事情,终于被他发现。


老君知道,这意味着他的大道道果上的尘埃,被吹散了一些。


于是,这些被尘埃刻意掩盖的东西,才暴露出来,为他知晓。


“老师昔年在紫霄宫传道三千……不就是一种建立道统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因为人族文明为载体,也缺乏人道洪流的加持,所以显得有些孱弱!”


“但老师,显然就是通过传道这一‘最初的道统’,才将道果圆满到‘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的境界吧!”


想到这里,老君圣人道心的许多困惑,顿时迎刃而解。


而新的念头,随之诞生。


“这么说来,玄门就是老师的道统!”


老君圣人严肃起来。


“难怪元始一直对通天愤愤不平!”


“是因为老师将混元拂尘留给了通天?”


“也是!”


“元始素来性格高洁,焉能受如此刺激?”


老君倒是对此不太在乎。


因为,人教之道,乃是清静无为,乃是不敢为天下先,乃是弱者道之用,乃是不争!


道心之中,碎碎念着。


老君的眉头,却悄然皱了皱。


“这通天,为何还不开讲?”


“时间都已过去数十息了!”


于是,老君狐疑的再次抬头,与女娲圣人对视了一番。


两位圣人的念头,在无声中交换了一下彼此的猜测。


“通天师兄,是否是在疑虑,自身所讲,过于艰涩玄奥,恐群仙难以明悟?”


这是女娲圣人对此的看法。


老君则认为:“通天素好脸皮,如今踌躇,怕是在酝酿着震动三界之事罢?”


两位圣人虽然看法不一,但,都认为,他们的师弟(师兄),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定是惊世骇俗的大道之论。


两位圣人却不知道,此时此刻,端坐在云团所化的蒲团上,他们认知中的师弟(师兄),现在已经慌得一批。


原因很简单。


老神仙虽然教授了他‘微言大义’的神通。


他也大概学会了。


但等他屁股坐到蒲团上,却不知道,应该讲什么了?


两位同级别的‘圣人’在侧。


他肯定不能讲,那些老神仙教授他的道法神通或者他自己感悟的那一点微末理解。


这是班门弄斧!


他也没办法和在华国一样,讲数学,讲物理。


“怎么办?”徐吉急的和热锅上的蚂蚁,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灵光一闪。


“是啊!”


“我可以讲这个!”


82中文网